马克·奎恩(Marc Quinn)的雕塑作品“Alison Lapper Pregnant”
“体育赛事”这样的描述并不适用于威尼斯双年展,但它却适用于报道双年展的媒体。“艾未未的鸡尾酒晚会在今天举行了,规模特别小——你去了吗?”来自波兰的策展人兼艺术评论家David Ulrich在星期二(5月28日)的晚上11点15分时问我,接着他递给了我一杯加冰的橘子水。我们当时是在威尼斯Guidecca岛一间靠运河的咖啡馆里。David Ulrich在威尼斯组织了一场非官方的关于布拉克艺术的卫星展,他还与艺术小组Elmgreen & Dragset进行了合作,该艺术小组即将在慕尼黑揭幕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城市艺术项目。而威尼斯双年展就为受邀前往慕尼黑的媒体代表提供了一次组织非正式会面的好机会。
那时正好是威尼斯双年展开放预展的前一天晚上,我却感觉我好像已经错过了所有重要的事情。我回到一辆水上巴士中,它将载我去咖啡馆对面的San Marco广场。巴士在到达San Giorgio Maggiore岛时停了一下——马克·奎恩(Marc Quinn)巨大的、没有手臂的人像雕塑正在岛上凝望着被探照灯照亮了的绿园城堡(Giardini)的方向,雕塑的“皮肤”是蓝莓酸奶的颜色。这是位于码头旁的Giorgio Cini基金会正在举办的一场马克·奎恩(Marc Quinn)的大型个展;它的开幕式被定在了第二天,但显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开幕的时候前去参观——一群喝醉酒的人爬上了巴士,他们穿着讲究(除了方便走路而穿着的色彩鲜艳的运动鞋之外),背着引人注目的大手提袋。他们明显是来自各个媒体的记者和艺术评论员,在双年展预展的前一天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私人派对上。
艾未未的母亲(右)
“那是艾未未的妈妈,”我听见一个德国人在我身后谈论说。此次双年展的德国馆位于法国馆里,允许在同一时段进入德国馆的观众人数经过了仔细地限定。说着各种语言的艺术爱好者们在馆前耐心地排着队。在我们在排队时,法国艺术家兼电影导演罗穆阿德·卡马克(Romuald Karmakar)的一部短片被投映在了展馆外墙上循环播放;它呈现了一幅柏林动物园里一只犀牛正在吃干草的画面。初看上去要进入展馆似乎是不可能的;从站在我前面的那些人的头顶望去能看到一大堆三角凳——它们似乎朝着各个方向延伸开去,基本上顶到了支撑着展馆的玻璃天花板的白色木梁上。这是艾未未的作品“Bang”(2010-2013),它由886张凳子组成——这些木凳子在如今的中国已经过时了,早被塑料和金属凳子取代了。根据作品注释,这件庞大的装置里的每一张凳子都代表着一个人与这个目前正以光速发展更替的后现代世界的关系。当我最终进入展馆时,艾未未的妈妈正缓慢地走在展厅空间里,紧紧牵着她金发的女伴。另外还有一个人跟着她,拍下了她的一举一动以及用中文做的“评论”。在艾未未的雕塑的背后——也就是最后一间展厅——播放着罗穆阿德·卡马克(Romuald Karmakar)的另一件影像作品“Anticipation”。“Anticipation”用纹理化摄影的方式拍摄了树梢被暴雨抽打的画面,它拍摄于2012年10月“桑迪”飓风来袭的前一刻。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