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品梅
此次成交作品《月下梅香》作于2012年冬天,画作原题《蟾宫清辉腊梅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构。
画面上,一株古旧的腊梅凌空而生。一眼望去,宇宙天地之间,除了这株腊梅以及一轮清辉之外,了无他物。夜色朦胧,月光似水,清冷中透出丝丝寒意,寒意里却又飘逸出阵阵暗香,给这冰凉的世界平添几份温情和希望!
这是一株大气之梅。虚虚实实的主杆、虬枝,历经风霜雪雨,却不屈不挠,顽强向上,志在九天;一束束、一朵朵梅花,则开得如此自信,如此从容,如此热烈;它们是歌者,也是舞者,讲述着关于春天的梦想。
香自苦寒
徐世鸣幼年即得父亲悉心栽培,由端木梦锡等名师带入艺术殿堂,潜心学习、研究中国画40余年,遍寻、阅览古今大师原作真迹数千余幅,在吸取前人智慧及现代各领域先进信息基础上潜心作画,形成极具时代气息的个人艺术风格。其丈二尺巨幅梅花为韶山毛泽东遗物馆艺术厅陈列,作品亦被国务院定为国礼。2011年北京中国保利艺术品秋季拍卖会上,他的写意红梅《清韵图》曾以25万元的高价成交。
徐世鸣很小就喜欢画梅。12岁时,他一个人在武汉磨山梅园写生、观察梅花,一待就是一整天,大人当时就叫他“梅痞”。及入中年,他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辞职北漂,在北京遍访名师、潜心创作,十年磨砺,终成正果。
那是1990年的事,当时他从公司出来后,没有工资,想专业创作国画。只有一块钱时,5毛钱买一个饼,还要留下5毛钱。当时很沮丧,但没有迷茫,没有绝望。1996年偶尔卖一两张画。到2003年,他开了一间工作室,没想到画一挂出来就客源不断,湖北文物总店一次就买了300多幅,生计问题马上就解决了。
回想起那段生活,徐世鸣至今都为自己的勇气所感叹。
近水楼台
徐世鸣成名后,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事业。2009年,受武昌区之邀,他在昙华林开设了徐世鸣艺术馆。几年来,这里成为国画爱好者交流、切磋的好去处。徐世鸣介绍,他现在虽然一般都住在北京,但昙华林徐世鸣艺术馆常年都有人照顾,对国画有兴趣的朋友和学国画的学生,可以随时去免费观摩。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