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展中国画部分于央美美术馆开幕
0条评论 2013-06-07 10:26:2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郭毛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继2012年末“北平艺专精品陈列展——西画部分”展出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继续进行馆藏梳理,于6月6日推出“中国画部分”展览。展览以时间为序,囊括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黄宾虹等30余位艺术家近40件作品,贯穿国立北平艺专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

丹青碎影

“丹青碎影”一词是学术主持曹庆晖对于展览的概括,其中的“碎”字,正是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国画结构不完整不系统、历史文献与基础研究疏缺状况的描述。并且,学界对于国画的争论一直较多,“西风压倒东风”、“传统与现代对立”等固有观念普遍存在,更使得展览的前期工作相较于西画部分存在更大的挑战。央美美术馆典藏部与史论系老师耗时半年以上对藏品进行整理与研究,最终通过展品清晰地勾勒出五四运动后北平艺专国画科教师、艺术家由“中国画学”向“写实主义”的转变。其中大部分作品为首次亮相,它们虽在当代艺术环境中被贴上“传统派”的标签,也越来越淡出公众视野,但在此次展览中历史价值重新得到了讨论与确立。

“碎影”虽为一种诗意的表达,但其实也是对美术馆藏品收集与保护工作缺失的反映。中央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对于这一现状在国内美术馆普遍存在的忧虑。“我们与国际上好的美术馆差距太远,这种滞后表现在文化观念、工作方式、科技水平等等各方面的欠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追上一点。”

画学流变

曹庆晖将展览所跨的三个时间段表述为:“中国画学”持守演进与“写实主义”异军突起的阶段。这样的表达相对于“东方传统绘画受到西方绘画冲击而式微”更加具体,并且远离了绝对的东、西二元对立。观者也可看到在国立北平艺专内部矛盾交织中复杂、多样并且丰富的中国画实践,从而更完整地理解中国现代美术之路。

展览的第一个时间段为1918年¬至20年代后期,这个时期的陈师曾、陈半丁等人都为同辈的艺术家,也是各主要知名绘画社成员。他们的作品以花鸟、山水为主,在中国画学的基础上吸收海派金石作风,但风格有所变化。其中《师曾题写白石词意》包含册页十余开,为陈师曾病逝后,名流们以陈所绘小品为中心填词题跋而成的纪念册。“金石入画,笔简意足。”

徐悲鸿 《钟馗》

徐悲鸿 《钟馗》

第二阶段为20年代至30年代初,这一阶段为黄宾虹、张大千、王雪涛、李苦禅、李可染等当下拍卖市场明星们“开派成家”的阶段,作品山水、花鸟、人物兼备。展览中选取了齐白石分别于1924年及1935年所作“草虫册页”与“松鹰图轴”,均属齐白石在衰年变法时期的精彩之作。

1946年为第三阶段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徐悲鸿担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地在北平艺专推行写实主义。他的作为“在相当程度上逆转了艺专既往的中国画学演进,实现了徐悲鸿写实主义对北平艺专的占领”。但也仅限于北平艺专内,中国画学仍然遵循着自己的步调发展。此部分展出作品中包括李桦1947年所作《天桥人物》册页,其中的人物结合了西画速写与中画简笔,生动地表现了市井民众的生活。而徐悲鸿所绘钟馗像亦强调了西画中的素描方法,为“改良版”的写实主义新国画。

学术走向公众

在展览“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举办期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市内众多地铁与公交站牌都进行了广告宣传。王璜生解释,虽然展览“传统又学术”,但作为美术馆还是想以普及的方式推广给公众,让大家对于“北平艺专”的历史能从陌生逐步走向了解与关注。而西画展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观众参与评选的情况下得到了“2012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中的“优秀项目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厅经过了精心的布置,不大的空间被装饰为四进式的传统建筑,墙壁复古的蓝色与中国画相得益彰。每一部分间的隔墙侧壁都被良好地利用起来,贴上了北平艺专教师们当时的合影及文字介绍等。并且在作品旁适宜的地方总能看到一些文献的陈列以及印有艺术家简介的册页。通往四楼展厅的楼道也挂满了展出艺术家的简介条幅,提前将观众引入那段历史中。所有的细节都让本次展览像王璜生所形容的历史问题那样,如同“喫橄榄”,越“喫”越有味。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