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威尼斯干什么?——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双年展背后
0条评论 2013-06-07 13:34:43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谢阗地

中国艺术家何云昌的参展作品《威尼斯的海水》。

中国艺术家何云昌的参展作品《威尼斯的海水》。

5月29日,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作为从1894年创办至今一直在主导当代艺术潮流和前沿的展览活动,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成为全世界艺术家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在商业驱动下已经分化出了双重标准。

四位深圳艺术家参展

前威尼斯双年展艺术总监丹尼尔·布朗哈姆曾说过,双年展从来就是用来被批评的。这句话在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被中国艺术批评人广泛引用。因为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几乎成为了中国艺术家大聚会,有消息称,有2000名中国艺术家去威尼斯参与双年展期间的各类活动,这已经占了整个威尼斯双年展参与者的半数之多了。

其中最为显著的批评对象是由策展人王林组织的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这个上周已经在威尼斯开幕的展览成为了史上最大的中国艺术家海外群展,共展出了150多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应天齐、刘子建、梁铨和戴耘4名深圳艺术家的作品。

这种以规模化消费威尼斯双年展品牌的举措引起了国内艺术界的非议。但这个活动的策展人王林有他自己的理由。他在今年3月就曾公开发言表示,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外所留下的印象,只是几个人、几件作品、几个符号——非常零碎而有限,“非常不够。”

艺术家扎堆赶大集

王林在发言中强调了平行展和外围展的区别。如“未曾呈现的声音”这样的平行展,是自由策展人向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申请的展览,得到了组委会的授权,可以使用双年展的logo和知识产权。虽然“平行展”并不由官方组织和宣传,但也是威尼斯双年展的正式组成部分。王林特别强调,外围展指的是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独立操作的展览,与官方并没有关系。

但是根据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引用的一些媒体资料,平行展是2007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才开始有的概念,具有三点:必须由自由策展人申请、必须由非营利机构主办、 必须在组委会指定的场地举办。事实上,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时即有国内艺评人提出,平行展就是威尼斯双年展官方收认证费的外围展。当时有新闻爆出艺术家在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未来通行证”中,需缴纳30万人民币的“赞助”,才能获得通向国际展览台的通行证。

著名艺术批评家徐子林就平行展作了详细解释:威尼斯双年展除了主题展以外,包括国家馆和所谓的各类平行展,都是商业项目,和艺术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平行展通常由策展人向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缴纳费用和场地租金,然后回过来向艺术家“招商”:一种方式是艺术家的参展作品直接被投资人“免费收藏”,以冲抵参展费用;另一种方式是艺术家向策展人出资参展。

策展人戴卓群此前就此发布微博:“单平行展就四五个,展览全自费外加场租各种,动辄百万千万,有这么多闲钱,还不如发给艺术家们过日子来得实在,扎堆儿赶这种大集,太浮云,不值当。”并称之为“意大利人太鸡贼”。

但这种说法被王林所反驳。王林表示,在2011年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也组织了一次平行展,深圳艺术家应天齐的作品就是在该次展览上被荷兰艺术基金会看中而参加了2012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而平行展向全世界自由策展人开放,强调其非盈利性、学术性和原创性。对中国大陆来说,平行展为民间提供了一个通向威尼斯双年展的渠道。而且中国当代艺术很有必要在国际舞台上去自主性地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面貌。”

这场展览被命名为“未曾呈现的声音”,其寓意即是指展览中的中国艺术家和其作品,都不曾为海外艺术界所了解。王林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海外艺术界人士更多地了解中国艺术家和其作品。

但由于平行展并不是由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进行艺术甄别和作品挑选,这些展览的艺术质量控制就交给了策展人。对于向往威尼斯双年展的参观者而言,这无疑是双年展的双重标准。尽管平行展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但难以抹去消费威尼斯双年展品牌的动机。甚至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艺术界人士表达观点认为平行展将动摇威尼斯双年展的权威性,“把精英的双年展做成大众的博览会”。

拿什么去威尼斯双年展

也有观点认为无论是国家馆还是平行展,都是在威尼斯的文化活动,对于艺术家选择参与或者不参与,实际上不必太过计较。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他对此次威尼斯双年展了解得不多,但他认为,目前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的现象,和艺术的关系不大,主要是一些艺术家圈子和投资人对威尼斯双年展过度重视造成的循环:公共舆论的渲染使得一些艺术家认为只要去了威尼斯就能提升自己的名望,进而推动自己作品的销售。在陈湘波看来,选择去威尼斯或者不去,被邀或者自费,都是艺术家自己的选择,无需太过计较。“威尼斯双年展其实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展览,”陈湘波说道,“过于夸大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是没有必要的。”

徐子林也曾就此发布在微博称:“去威尼斯干什么?今天的中国艺术家要面对的不是去不去的问题,而是拿什么去?如何去?”他呼吁中国艺术家将注意力回归到艺术研究和作品雕琢上来。

同样被评论为“商业项目”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由于其或多或少的“官方”身份,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评论。位于威尼斯造船厂古建筑中的中国馆以“变位”为主题,是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上最大的展馆之一。其集中展示7位中国艺术家的思考与创作,包括何云昌的互动参与作品《威尼斯的海水》,胡曜麟的装置艺术作品《物自体》,缪晓春的数字三维视频《无中生有》、《无始无终》,舒勇的装置艺术作品《古歌砖》,童红生的绘画装置《器物系列》,王庆松的摄影作品《跟他学》、《读书》以及张小涛的数字三维视频《迷雾》、《萨迦》等。

国内艺评人“放中国馆一马”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馆展出的作品与威尼斯双年展比较契合,能够代表当代艺术的前沿思考。而在这之外,许多中国艺术家的此次参展作品并不够“当代艺术”,徐子林就批评许多写实画家和传统工艺美术艺术家的作品和威尼斯双年展的调性不匹配,却也到威尼斯参展。

至于自费参展一事,许多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均表示是受各种艺术基金会的资助参展的。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