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8》
今年5月,藏家们用扎实的拍卖成绩,证明了业界对于赵无极作品在过世后价格将稳中有升的猜测。而且这个价格在其福地——香港佳士得专场中产生,又具备了别样的意义。
“赵无极卖疯了”
“赵无极卖疯了。”这是参与了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后的众多媒体和买家的感叹。这场拍卖中分为4个场次,延续近年佳士得推广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主题,最高成交价Top 10中,有5个席位是赵无极的,其中创作于1956 到1957年间的《水之音》以3291万港元成交,成为全场夜拍的最高成交价第二位。
从赵无极历年的拍卖记录可见,香港佳士得可以说是他的主场。虽然如今其最高成交价的作品在2011年被在香港苏富比上拍的《10.1.68》以6898万港元刷新。但是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件赵无极作品拍卖中的“特例”。
因为如果按照赵无极的价格趋势,《10.1.68》并不是赵无极最为出色之作。后来随着该作品的买家,代泰山文交所举牌的任春霞因拖欠该幅作品的货款被香港苏富比告上了法庭,更显得这幅作品背后的问题。
因此位居第二名,于2008年在香港佳士得以4546万港元成交的《Hommmage(向杜甫致敬)》,一直被视为赵无极价格的一个标杆。香港佳士得也占据了赵无极最高成交价作品前十中的八席。
画廊把眼光开始转向海外
佳士得对于赵无极的梳理也是奠定了其市场基础的重要基石。赵无极的作品最早在1985年出现在拍场。当时其作品平均成交价格为1471美元。而其真正在拍卖场上引人关注与台湾一级市场密切相关。
上世纪80到90年代初期是台湾艺术市场的黄金时期。画廊是台湾市场的中坚力量,由于竞争激烈,画廊已经很难独立代理到台湾本土的艺术家,即便是成功代理,利润也被摊得稀薄。于是他们把眼光开始转向海外,赵无极作为“海外华人油画”板块的重要成员之一,很快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在一级市场的带动下,1993年,佳士得赴台开设了专场,经营早期海外华人画家作品,赵无极便开始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2001年,佳士得将台湾的西画拍卖移至香港,并设立了“二十世纪华人艺术”板块,主打大陆和海外华人作品,赵无极又成为该板块的重要成员。
此时,佳士得国际董事、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品部主管张丁元便成为了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张丁元在2001年进入香港佳士得。他在入主香港佳士得前,曾与帝门艺术中心、新时代画廊等台湾艺术机构合作。而台北帝门艺术中心、大未来画廊以及新时代画廊是最早搜集、经营赵无极作品的画廊,市场上流通的赵无极作品,大部分曾经过他们的手。
赵无极首次个人拍卖专场
如前文提及的《Hommmage(向杜甫致敬)》就是由大未来画廊负责人耿桂英1992年从法国购回的。而且台湾具有一批对赵无极十分推崇的藏家,如国巨董事长陈泰铭、富邦集团蔡明兴、翁美慧夫妇等,几乎每次赵无极作品的上拍,总能在现场看到他们的身影。因此张丁元在台湾一级市场越发低迷的21世纪,在香港接棒推广赵无极,可以说是既是商业考虑,也是对于台湾市场过往辉煌的一种反馈。
张丁元在2010年春拍推出“大师的诞生——成就中国艺术现代复兴的赵无极”专场,这是赵无极首次的个人拍卖专场。拍卖作品来自瑞士、法国、美国、英国、亚洲等不同地区的藏家,从1950年代涵盖至2000年跨越50年的各时期代表作都有呈现。
虽然佳士得对于赵无极的推动并没有其对安迪·沃霍尔作品进行网上拍卖、专题展览、私人洽购等多管齐下,不过这是由于赵无极作品的稀缺所致。据统计,从1985年开始有赵无极作品送拍开始,历年来赵无极作品的送拍量从没有超过100件。而且作品重复送拍率仅为18%。可想而知,当年佳士得赵无极专场组织的难度之大。在如此用心的经营下,怪不得香港佳士得能成为赵无极的福地了。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