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魏同贤质疑某拍卖公司此前宣布拍卖的三封钱钟书、杨绛先生私人信件之中,两件系“伪造”的事件,引来了社会的广泛热议。而事实上,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也屡屡爆出拍品造假的新闻。
为何拍卖市场赝品、假品迭出?一位从事艺术品拍卖逾20年的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造假古已有之,不过近年来随着艺术收藏市场的剧烈升温,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之下,拍卖造假也变得名目繁多。
业内人士:随着现在高仿真的印刷品越来越多,大家对这种东西就比较了解,包括它的技术。但是作假的人,也有进步。从作品上看,它的构图也好,笔墨也好,几乎是接近原作的。所以说这个挑战比较大,还有一个,我觉得比较多的,还是一个仿的比较多,包括同一师门里,包括学生,专门攻这一类型风格画风的那些人,仿出来的东西,水平也很高。
专业人士认为,拍卖造假,其中牵涉的环节众多。一方面要针对造假的源头追究责任,另一方面,艺术品鉴定需要更加规范、权威,同时买家的心态也需要调整。
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总经理刘金旺:拍卖市场上,真正的收藏,我觉得还不是很多。你投资理财也好,就像股市一样,要慎重,你入艺术品市场,有很厚的利润的回报,但是也有风险。因为艺术品是个很专业的东西,我们所接触的客人,有的是搞企业的,或者是自己爱好。其实并不是很专业。所以我觉得你投资艺术品市场,也可以,但是你事先要做好功课,对某一个画家,对某一个作品,你要做一个前期的研究,然后你才能在拍卖会上很自信的举到一个很高的价格。
我国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业内人士坦言,尽管按照法律规定,拍卖公司不必对拍品的真伪负责,也就是行内说的“不保真”,但实际操作中,大型的拍卖公司一般都从自身历史和品牌美誉度考虑,会重视对拍品真假的鉴别。如果发现是假品,拍卖公司可以直接决定不上拍。
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总经理刘金旺:作为拍卖公司来说,对作品的把关,这是对一个拍卖企业的诚信度,以及自己品牌的树立,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不只是收藏,只要涉及到投资,总会有人弄出五花八门的陷阱来,只等着人往里跳。所以,还是得牢记那句老话“投资有风险,出手需谨慎”。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