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之风吹向拍卖市场
0条评论 2013-06-13 13:12:16 来源:文物天地  作者:阮富春

清 天然魁星影石小砚

清 天然魁星影石小砚

近十年来,收藏者对藏品的文化内涵日渐看重,拍场上文人文玩的拍卖规模发展较快,因其品类繁多,存世量远远大于宫廷制品,可供选择的弹性余地大,市场盘面大、潜力大,受到收藏者重视,已经成为拍场上的重要板块。

玩物之风与玩物分层

宋始,文玩之风渐起,至明清蔚为大观,影响至今已千年。据学者研究,文物艺术品收藏最早源自帝王之家,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载商纣王收“奇物”。宋代宫廷之风大盛,直接影响民间,“在朝野君臣的著录倡导之下,古代器物成了民间文士间馈赠、品论的对象,不再仅如庙堂重器之不可亲,反而被引入家中,成了赏玩的陈设。”(蔡玫芬《文人生活中的工艺品》)近千年来这种赏物之风影响不断,文脉相连。

皇室收藏的规模和成就,影响社会各阶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宋以后的社会中,文人阶层受到重视,他们优闲的生活态度,分辨雅俗的艺术评论,引起社会大众的仿效。无论新兴的商人阶层或深宫内苑的帝王,莫不搜罗文玩工艺品来附庸风雅;他们投资了大量金钱,从而提升了工艺制作的技巧。”特别是明清时期,各类艺术品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以明代永宣、嘉万,清代的康雍乾三朝成就最为突出。

封建等级影响了工艺品,仅明清时期而言,文玩至少形成了皇室珍玩、文人文玩、百姓玩意儿这三个层次,皇室珍玩以宫廷陈设、玩赏为出发点设计、制作,无论是宫廷御制,还是委托民间制作,或者是进贡品,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精雕细琢的奢华之气;文人文玩更多突出的是文人的清雅意蕴;百姓玩意儿多朴素、低廉易得。

当然,这种分层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相影响、交织、促进。如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质朴之美,影响到书画、瓷器等工艺品的古雅、朴素之风。明代中晚期宫廷奢靡之气弥漫,初生的城市经济促进手工业迅速发展,各类工艺品为追求市场利润,多趋向艳俗,只有少数文人恪守清雅之美。清三代宫廷艺术品趋向规矩,尚雕琢,追求工艺技巧的繁美,文人文玩、百姓玩意儿也受其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玩收藏之风复兴、蔓延,渐成百姓文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富裕起来的国人有一定的物质条件重新审视文物艺术品的价值,推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免费开放的美术馆、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艺术教育场所,旧货市场、画廊、艺术展会、拍卖会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市场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交易平台。只要你愿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总能在这些场所寻觅到符合自己口味的文玩艺术品。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的物品都以价格来衡量特定时间段里人们的价值观。因此,一段时期里市场行情受人们的审美风尚和价值观左右,流动的艺术品产生流动的价格,起伏明显的行情,显示着市场的潮流。

当下的艺术品市场,一二级市场织成经纬,主导着文玩之风的潮起潮落,令人目不暇接。封建制度使皇室掌控着优秀的文物艺术品及材料来源、创作者,传世文物、艺术品绝大多数以皇室藏品、御制品为最。

宫廷御制工艺品长期主导着艺术品市场。每季拍卖,成交价格较高者,或出自宫廷典藏,或源自宫廷御制,文玩亦然。

价格仅次于皇室珍玩的是文人文玩,相较之下,文人文玩以存世量和品种远超皇室珍玩,历来为藏者和业者重视,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独特的一类。明代中后期文人文玩之风兴起之后,刺激明清两代工艺品制作的潮流,掀起了长达数百年的玩物风潮。

然而,无论皇室珍玩,还是文人文玩,对普通人而言,价格过昂,相比之下,材质简单易得的百姓玩意儿因价格低廉广泛流行民间,如葫芦、核桃、核雕、手串等玩意儿。如今,这些常见的百姓玩意儿也掀起热潮,行情上扬,几成产业,不容小窥。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