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艺术品证书的买卖
0条评论 2013-06-14 09:11:35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谢阗地

5月开幕的威尼斯双年展,因为太多中国艺术家的参与,被国内媒体彻底扒了个底朝天。于是,大家知道了所谓的“平行展”是商业项目。而威尼斯双年展官方不对平行展上的展品作筛选和鉴定,这成为了去威尼斯的中国艺术家们最不愿提及的事情。

威尼斯双年展被热捧的原因,在于它是一种“最高荣誉”、是对艺术家施与的权威“评议”。但由策展人自己选择展品的“平行展”,失去了这种“评议”的功能,更无法论及权威。

如是而言,是不是这个真相被揭开,“平行展”们就混不下去了呢?

恐怕并不会这样。

用急功近利来描述中国当代艺术圈子并不会过分。艺术品交易价格几乎要成为艺术家们最重视的事情。既然连刚出画院没几年的学生,都敢起价几十万元叫卖画作,那么沉浮多年的艺术家们,倘若手里没有几件可以叫上天价的作品,实在是“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于是,诞生于200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给了这些人机会。“一件去过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品”——听上去是个不错的拍卖噱头。相对于具体某件作品可能卖出的高价或者将来身价升值的潜力,那么为这件事支付一些成本也是值当的。

对于艺术家而言,这种平行展解决了他们若干需求(被展示、被肯定、提升附加值);对于策展人而言,艺术家们愿意以各种方式为此付费(今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艺术家几乎都称自己是受各种艺术基金会赞助参展),有利可图;对于威尼斯双年展官方而言,有这么多的中国艺术家和策展人捧场,为其艺术事业和旅游事业贡献收入,是笃定丰厚的,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看,如果作为一个商业活动,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供需平衡,发展稳定,实在没有唱衰的理由。

事实上,上面这番推论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为什么一件去过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品就应该被卖到天价呢?

答案在于,在大众层面上,中国的艺术品交易是卖证书的。其实不仅仅是艺术品,古玩、珠宝、玉器均是如此。没有足够深度的文化土壤支撑,中国的民间收藏圈子从起步就开始走上了“用价格标识一切”的弯路。

但是,价格是写在各种证书上的,并不是写在画作或者装置艺术品上。于是,国内大部分的艺术品交易,变成了证书的交易。

本质上,这是一种不规范的股票市场,而不是艺术交流和交易。在这种不规范中,各种“平行展”只是扮演了一个非常边缘的服务角色。在大氛围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展”的生意会一直做下去。

但至少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平行展是在威尼斯双年展官方的场地之外找个地方,大家做做展览,做做交流,说不定会擦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艺术火花——这可比国内的明星自费跑去戛纳蹭红毯、蹭合影要强。要是戛纳电影节另开个场地铺个红毯专门给中国明星走,想必那些“大腕”是绝不会乐意的。

由此可见,去威尼斯的中国艺术家可比去戛纳的中国明星踏实多了。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