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lma Gold对于这个展览很满意,“One After One”这个展览的作品由Eloise Hawser, Lena Henke, Adriana Lara, Marlie Mul, Lucie Stahl 和Gili Tal带来。这次的展览标志着“The Great White Way Goes Black”的延续。首次的那批艺术家包括:Trisha Baga, Anne Craven, Helene Huneke, Michaela Eichwald, Hannah Sawtel, Julie Wachtel。这次的作品跟上一次有着微弱的联系,都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有主体意识,自觉地作出的决定。这次的作品仿佛都凸显出艺术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角色被充分认知,而这种认识是在他挖掘个人内心的工作能力中展现出来的,而非从一个已经被验证/审核的秩序中发掘。所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做到“speak as they go(畅所欲言)”,而且都认同做到这一点必须很大胆。
这里面似乎蕴含着相当实用/感官或主观能动性的东西在其中,一些有关谈判和司空见惯的综合推理的经验,在这个新的作品中,我们看着今天的以品牌为标准的日常生活体验、产品,还有商业造型和展示的创意。艺术家使用日常的图像/文本/对象,但却把话题变得并不关于原来流行的手段:而是重新呈现整个对象。一个不断吸收和再变化的结果就有可能背叛原来的商业视觉,那种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甚至到不可分割地步的方式。个人意志的渗入,改变处理方式和接受,就使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可被使用的视觉语言。
每件东西就是另外一个什么东西的某个版本,政治家/艺术家/设计师/博客撰写者们只是想办法将它们更名和重用,使它们变成那个版本的别的版本。
“造型的目的是操纵和改变现状。造型是时尚和消费的产物,并非因为它本质上是腐败的,但仅仅是因为消费需要的创造力和永久的变化,就是造型要做的事。它是动态的,而不是恒定的。”David Joselit在《风格的力量(The Power to Style)》中说。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