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艺术家库尔卡尼(Shakuntala Kulkarni )装置作品
艺术创作和战争的联系,在展场里是一个重要主题。据美国《艺术新闻报》报道,这种主题明确的作品对私人收藏家还是具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来自中东、南非等冲突频发地区的收藏家。智利艺术家阿尔弗雷多·加尔(AlfredoJaar)的录像装置作品《无声之声》(TheSoundofSilence),由来自南非的古德曼画廊(GoodmanGallery)呈现,可以说是现场最打动观众的作品之一。在白色的帷幔中,只有老式打字机敲键的声音,屏幕上随着这个节奏,每次出现一行字幕,讲述一个其实很老的故事:90年代初,摄影记者凯文·卡特(KevinCarter)在苏丹拍到一个即将饿死的婴孩,秃鹫就停落在婴孩的后面,随时等着他死去后啄食。卡特蹲伏了20分钟后拍下这个场景,并因此获得1994年的普利策新闻奖,但他由于良心备受煎熬而选择了自杀。整件录像作品仅通过屏幕上的字行和旁白来做讲述,唯有在最后一秒闪现过一次那张著名的新闻图片,然后又重新归于字幕。在文字和图像之间,艺术家找到了一种反复回旋递进的独特叙述方式,使得视觉和听觉的敏感都获得极大释放。
如果说“艺术无限”单元想要对当代最具实验精神的艺术有所确认,那么在画廊展示区,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和美国战后艺术仍是主线。这和参展画廊的格局也有关系:从上千个申请者里筛选出的309家画廊,美国、德国、瑞士和法国在数量上占据了前四的位置,而来自这几个国家的画廊都有非常明确的自我定位:美国画廊主推战后艺术如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德国画廊对20世纪早期德国表现主义几乎呈现了所有最顶级的作品和艺术史线索。我们可以从各个画廊展示的画作中,看到整个20世纪艺术从现代主义向战后及当代的推进。
每个画廊都有自己明确的取舍。巴黎DanielBlau画廊将展区全部用来展示安迪·沃霍尔早期作为插画师的一批钢笔速写,那是他在成名之前的作品,以为杂志绘制插画为生,尚未进入波普艺术时期。
豪瑟&沃斯(HauserWirth)创立于瑞士苏黎世,但也在伦敦和纽约落地,影响力进入国际大牌画廊行列。此次,早期和战后抽象表现主义是其主要展示部分,主体画作是展示德·库宁(DeKooning)和琼·米切尔(JoanMitchel)。这两位艺术家,在展会上也是多家画廊的主推,比如与豪瑟&沃斯相隔很近的Cheim&Read,就有几件大幅琼·米切尔作品展示在醒目位置,说明这位20世纪纽约画派的女艺术家在艺术市场高端藏家中的热度已经相当稳定,也就是艺术市场所说的“蓝筹股”。在2010年,被视为欧美画廊市场风向标之一的纽约高古轩画廊也曾举办过琼·米切尔个展——“近十年”(TheLastDecade),而在2002和2003年,纽约惠特尼美术馆和伯明翰美术馆相继举办过她的回顾展,名为“琼·米切尔画作”。她对情绪的表达狂乱动荡,画面色彩如网一般交织,在抽象派画家中辨识度也很高。
封塔纳(LucioFontana)割裂的画布,卡尔德(AlexanderCalder)的雕塑,让-杜布菲和巴斯奎特的涂鸦作品,在这些顶级画廊的展示区域都不时出现。这些作品,几乎同时也是欧美各大博物馆大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展示。今年巴塞尔艺博会上,70多个著名博物馆和美术馆机构都有代表到场看展,寻求购买或合作机会。在现在的艺术市场架构下,私人藏家和博物馆的收藏实力,顶级画廊博览会和双年展之间在学术上的距离,都已经越来越小。
【编辑:徐瀹槊】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