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走黑桥”项目海报(局部)
“夜走黑桥”不能被称之为一个展览,而是一个临时性的、随机的实验项目。此项目由策展人崔灿灿发起,施行于黑桥村的一个仅10平方米的小型替代空间中。包括艾未未、王音、汪建伟、刘铮、赵赵、庄辉、旦儿等在内的40位新老艺术家参与其中,从6月1日凌晨开始,到8月1日晚的闭幕活动,期间60个夜晚,艺术家们可自由进入空间创作,作品形式不限,但以不破坏房屋结构为前提。除此之外,非名单中的艺术家和观众也能够自由参与。空间的大门随时为每个人敞开。但正如策划人崔灿灿所说“夜走黑桥项目没有观众,因为它并不是为观众而展示的,它代表了一种挑衅的态度,而这种挑衅是自发的。”
黑桥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南部。近几年来,由于黑桥村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较为廉价的房租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在此创作。然而,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并未得以改善,几百位艺术家和当地村民需要每天面对被污染的自来水、脏乱的街道、几座庞大的垃圾山和并不稳定的治安。
夜走黑桥项目就发生在位于黑桥村的一个小空间内。这个空间是由蔡东东、戴卓群、何迟、康学儒、闫冰、朱殿琼于2012年6月发起创办, 原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的草场地村。2013年5月起,这个名为“我们说要有空间于是就有了空间”的小屋迁至黑桥村。 该空间在建筑上和黑桥其它民居并无区别,只是这六位发起者租用,并作为替代性空间使用。这个仅有10平米的小空间,位于黑桥主街旁,临近是由几位艺术家经营的蓝房子酒吧和面馆。
艺术家在6月1日至8月1日的60天之间的夜晚随时至此空间进行创作,也可多次前往 。 创作内容、形式、过程、目的由艺术家自行决定。 所有的作品或行为在空间室内发生和出现。空间不提供作品的材料费和安全保障 。由于艺术家前往的时间并不确定,留下的作品有可能会被覆盖或是破坏,所以艺术家将会通过照片或影像自行记录创作过程和结果 。由于空间24小时开门的原因,此项目除了被邀请的40位艺术家外,其它未被邀请的艺术家或其它人员都有可能进入该空间进行创作或自由活动,具体行为不可控制,也难以预料。据悉,目前已在空间实施创作的艺术家已经有王光乐、庄辉、旦儿等,接下来还将有艺术家进入空间陆续创作。
“夜走”所强调是一种不确定的感性诗意,保持对新奇的想象,在充满现实暴力的黑桥的 “锦衣夜行”。在这个项目中,空间不仅作为展示作品的场所,也可以被看做一种材料,成为问题的一部分。不同 艺术家的作品之间彼此成为对方的背景与问题。进入这个空间的人,也不再是观者,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创作者,它包括邀请的艺术家、未被邀请的艺术家以及当地的村民,或是路过的某人。此项目无法预设会有多少人参与,也无法预设60天结束后这个空间的所出现的结果。在60天的过程中,任何一件作品都是无安全保障的,对已有作品的态度呈现在更多陌生人的行动中。这些都是偶然的、失控的、未知的。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