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拍艺术品市场由寒转暖
0条评论 2013-06-27 09:00:00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于娜

钱钟书书信“拍假”风波

有3件未上拍的拍品引来极大关注,就是原定于6月3日在保利上春拍的钱钟书、杨绛三封私人书信,其中一封为1989年钱钟书写给包利民的信,另外两封分别是钱钟书和杨绛致魏同贤书信。因为杨绛先生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拍卖,各方舆论也纷纷支持,因而在拍前由保利公司撤拍。

但随后的6月5日,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魏同贤致信媒体及保利拍卖公司,称此前对公众宣布拍卖的三封钱钟书、杨绛私人信件之中,两件写给他的都是“伪造”,北京保利由此卷入“拍假”风波。

魏同贤逐一列举了保利拟拍的钱钟书、杨绛书信造假证据,断定钱、杨二先生信件全系伪造。“委托拍卖的两封信中,一封据称是杨绛先生寄我的,但我从未接到过杨先生给我的任何信函,而且不认识信中提到的朱雯先生。”

魏同贤说,上世纪80年代,他为出版钱钟书先生的《七缀集》曾与之频繁通信。这些书信因为大部分涉及公事,都交给上海古籍出版社归档了。其中仅有几封信属于两人私人通信,如今珍藏在家中,“我绝对不会拿出来拍卖,决不会拿这些书信去牟利。”

他还对保利拍卖公司的做法提出质疑:“你们为何不挤出一点时间问问健在的杨绛先生和我呢?”对于真伪争议,保利拍卖公司至今尚未作出公开回应。

被宠坏的拍卖市场

不仅在地摊、古玩市场上有假货,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赝品也早已不是新鲜事。圈内人士有的说赝品有二三成,有的则说有更多,然而近几年,在国内一流拍卖公司的大拍上也相继被曝出赝品风波,不禁让各方关注与担忧。

早在2008年,“吴冠中假画官司”曾轰动一时。一位上海买家在京城一家知名大拍卖公司,以230万元拍下了吴冠中的油画《池塘》,然而该作品后经吴冠中鉴定为赝品,于是买家拿着吴冠中亲笔写的鉴定意见,将拍卖公司与委托人告上法庭,但法院根据《拍卖法》相关免责条款驳回了买家的诉讼请求。

2010年,在一家国内知名拍卖公司的春拍上,北京收藏者郝惊雷以20万元购买了3幅字画,但后来他请印刷行业的专家研究后发现,拍品竟然是在喷墨打印的印刷品上再略加笔墨勾描冒充的名家书画作品。

“一些拍卖公司都靠卖假画生存,只不过赝品比例不同,大公司的少一点,小公司的半数以上都是假的。”艺术市场评论人牟建平说,古代和近现代书画都是赝品的重灾区,比如齐白石的画造假最泛滥,真品精品多数都在美术机构和大藏家手中,但市场又有需求,于是大量赝品开始在拍卖会上出现。

一些小作坊和画商以造假为生财之道,二级市场拍卖公司也对送拍作品睁只眼闭只眼,甚至知假拍假,赚取佣金,而买到赝品的人不想砸手里,就得再去忽悠接盘的人,如此一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然而,《拍卖法》免责条款却成了拍卖公司拍卖赝品的免责金牌。而1995年成立的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虽然出台过一些行业自律标准和规章,但牟建平认为,“中拍协要收取拍卖公司的会员费,对会员企业的监管难免力不从心,多年来没有听说其因为赝品问题处罚过会员单位。”

假画买卖不仅损害了画家的声誉,也干扰了画家正常的市场价格。“有名的画家根本没有精力去打假,又得罪人又耽误时间。有的造假卖假是拍卖公司、画商及部分画家一起狼狈为奸。”画家杨旭说,市场上大部分工笔画家的作品都是代笔,工笔画绘画周期长,但是好复制。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