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北京九歌春拍明代沈周《碧山吟社图卷》300万落槌
0条评论 2013-06-28 11:32:1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璞综合

明代沈周《碧山吟社图卷》

6月28日上午,北京九歌拍卖在万达索菲特大酒店举行的“古音今韵—古代书画”专场拍卖中,编号为1059的明代沈周《碧山吟社图卷》以200万起拍,最终以300万落槌。拍前估价为300万—400万元,尺寸为30×341cm。

备注:吴宽,王永积题

沈周《碧山吟社图卷》赏析

酒罢抚卷执笔而书者,秦修敬也。坐中而观者,李纲庵也。面石壁而挥毫者!陆竹石也。凭肩指示按膝而玩者,陈逊庵及其同宗玉溪也。至如横卷洒雅集图者,非杨听玉乎?憩松阴联坐石而相鹤者非黄杏轩!施北野乎?临清流而作推敲势者,非高梅庵乎?举铁笔刻竹而题诗者,非潘玉林乎?携瓷壶来馈茶者!则又邻僧觉性耳,重子侍侧者数人,亦当时所执事者,所谓得其仿佛而已者耳,工拙固不暇计也。琴棋华鼎,参列左右,此则图中之具载也。

——明·李珵《碧山吟社雅集图记》

碧山十老结社,沈洲为图记。是为当时文人界的一场佳话,并且在明清文人的诗文散记中多次提及。沈周作《碧山吟社图卷》可信无疑,而其本现藏何处,百年来众说纷纭。清代时候丢失一次,再次出现有纸本和绢本两卷,可惜纸本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绢本藏处亦是不详。首都博物馆庋藏一卷,画中有乾隆御题,但不知何故没有沈周之落款。今见手卷,所绘内容一一对应,并且卷尾有纪文:庐山远公结莲社,渊明玄度在焉!此千古之胜事也。梁溪十老仿之构堂于惠麓之阳,名曰碧山吟社,倡者修敬秦公,和者絧庵!觉性亦一时名胜。索余绘像,以迹不磨,此识沈周。书法为非常典型的黄体,笔力老健,结体偏方,不复有早期书法的尖峭用笔和圆润结字。所以此卷值得深入研究探讨,以便众家甄辩。

展开画卷,呈现文人雅士悠游山林,吟诗作画的场景。楼台野亭,溪水潺潺,茂林修竹,山峦环抱,一处环境清宁的山庄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群文人在这里品茶吟诗。携琴清谈,流泉沉思,泼墨挥毫,题诗作画。根据记载我们可以从每个人从事的事情推断他们的身份。结社的秦旭(字星肠,号修敬)、李庶(字舜明,号絧庵)、陆勉(字懋成,号竹石)、陈履(字天泽,号逊庵)、陈公懋(字行之,号玉奚)、杨理(字叔理,号听玉)、黄禄(字公禄,号杏轩)、施廉(字彦清,号北野)、高直(字惟清,号梅庵)、潘绪(字继芳,号玉林),文中还提及一位惠山寺僧人觉性。画中人物神态各异,表情自然。画面作平远式布局,仿吴镇墨笔山水。画用秃笔,浑厚劲健,又富于变化。简率圆嫩。作者运用各种笔墨精心描绘了惠山山麓的各种景色,画法工整,用笔圆厚,设色浓丽,山坡以淡墨渲染、皴擦点染;用线圆劲,墨色浓润,富有生活气息,整个青园图,画得优美自然,从诗情、画意乃至哲理都耐人寻味。此卷内容丰富、结体复杂,但其构图完整,铺张有序。通过画面,将文人隐逸山林,抒发情思的自娱、适意、消遣的感情表达出来。此卷与常见风格稍有不同,为画家中年之笔,其风格参见《报德英华图》。

无锡碧山吟社,是由秦旭在明成化壬寅年(1482年)发起的,这一年沈周56岁,但是对于沈周与碧山吟社以及秦旭交游的直接文献记载却鲜有记载。但是从许多角度可以印证两者联系的可能性和确定性。首先,沈周在当时吴中文坛也是以诗文著称,与当时文人骚客交流很深。且碧山吟社成立在无锡,距吴中很近,故诗社参与者极有可能有与沈周往来者。另外沈周的至友吴宽与秦旭交友甚好,并且参与了吟社的活动,且吟社成立时当时文人圈的一件雅事,影响很大,捧场者众多,极可能涉及到沈周。再者沈周与秦旭的儿子秦夔关系很好,种种迹象表明沈周应友人所图记绘是很有可能的。文首引用的李珵文记成于正德五年,距吟社成立不足三十年,应非常可靠。

另外虽《碧山吟社图卷》现今不详,但秦家刻有的《寄畅园法帖》中确有此卷的题跋落款之句,仔细比对发现与本次呈现的此卷,相差无厘,遒劲奇崛,笔划修长深的黄庭坚之精髓。至于为何此卷不见明清诸多书画著录,或许与秦氏爱惜沈周之画有关,基本秘不示人,故而至明末不能得见,及至清代则出现不同版本。

此卷所用明绢,笔墨陈旧,从此画中可见,沈周技法极为熟练,山石的勾画大致沿用董北苑、黄子久、吴元镇一派,但不落筌蹄。笔迹较粗,与他的山谷体书法如出一辙。皴线不多,往往寥寥数笔而神情毕肖,力健有余,显见举重若轻,确非大家手笔不能办。点苔尤为醒目,墨色黝凝,直笔戗击,如闻啄捉之声。与山石画法有所区别的是树法多程序化,略带装饰意匠,依稀可见后来的《芥子园画传》的总结。且卷尾有王永积题《雅集图记略》,叙述此事,作诗点景,使得进一步了解此轶事之周圆。另有吴宽原题《碧山呤社图》的题跋,既唱和了结社和作画轶事,又寄托出当时的文人情况。记曰:诗坛高筑壬寅岁,胜事遥传大历年。

买地有资酬野衲,品泉无谱问茶仙,树藏亭子清风里,路绕云根小洞边。

赓倡愿随诸老后,结盟迟我赋归田。

按:本卷落款(图①)对比《寄畅园请帖·沈周》(图②)可知两者笔习一致,用笔无别。本卷首部楼阁(图③)画法与《山水卷》(图④)一致。画心人物画法对照《盆菊图卷》(图⑤)也是一致。

【相关资讯】

北京九歌2013春拍预展今日拉开帷幕(图)

【快讯】北京九歌春拍徐悲鸿《仙鹤图》600万落槌

【快讯】北京九歌春拍徐悲鸿作品《秋风立马图》340万落槌

【快讯】北京九歌春拍张大千《远山帆影》2200万元落

【快讯】北京九歌春拍张大千作品《帘幕仕女》880万落槌

【快讯】九歌春拍张大千《仿八大山人荷塘双禽图》1300万元落

【快讯】北京九歌春拍何海霞作品《长城雄姿》260万落槌

【快讯】北京九歌春拍贾又福《赏心且看太行山图》300万落槌

【快讯】北京九歌春拍刘大为作品《法兰西骑手图》165万落槌

【快讯】北京九歌春拍陈逸飞重量级拍品《海上名媛》920万落槌

【快讯】北京九歌春拍吴冠中作品《榕树与海》145万落槌

【快讯】北京九歌春拍林风眠作品《风景》以145万落槌

【快讯】北京九歌春拍清代郑板桥《七贤图》1350万落槌

【快讯】北京九歌春拍明代唐寅《浅绛山水立轴》320万落槌

 

【编辑:李璞】

编辑:李璞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