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拍结束后,人们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后市有了更多的展望。据报道,在今年春季拍卖集中的季节,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翰海等艺术机构相继交出了2013年春拍的成绩单,香港苏富比揽金21.8亿港元;香港佳士得32亿港元收槌;中国嘉德进账26亿多元;北京翰海以8.2亿元谢幕。于是,面对一串串巨额成交数字,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传递出艺市回暖的信息。无独有偶,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夜场拍卖结束,全场7580万英镑的成交额无疑给了艺术市场一份完美答卷和强心针,这也似乎再次证明艺术市场走出了萧条期,开始渐渐回暖,也让年初时持观望态度的藏家看到了春天的暖阳。由此大家得出结论,中国艺术品市场回暖势不可挡。如何看待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态势?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西沐认为,从2011年秋拍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就开始进入了一个调整期,2012年,这种调整更为有力度,所以,人们更多地在观望2013年的走势。因为对不少机构来讲,2013年的确是一个关键的年份;而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讲,2013年更是一个市场调整的窗口期,表现在: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显示出人们对艺术品资产的关注,启发并鼓励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些预期;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艺术品资产化时代也正在到来,市场对艺术品资产的前景看好,传递到拍卖市场中就是,市场预期在提升,特别是机构对市场的预期在提高,但市场的信心恢复似乎还没有与机构对市场的预期形成正效应,进场资金谨慎保守与避险的基本调子未变。后续市场的变化,我们更多地需要判断是市场周期规律的推动还是市场进程的推动。据分析,我们认为,当下艺术品市场出现的向好,更多的是由外部大环境主导的艺术品市场周期规律推动的,而不是或不是由艺术品市场进程推动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艺术品市场今年的后市与大环境的关联度会很高,如果市场流动性趋紧,“钱荒”还会出现或是常态化,那就会影响市场投资的信心,后市回调能力就会打折扣。
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高速增长,最根本的原因是潜在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市场的潜在需求比较大。2012年,在世界范围内中国艺术品市场份额有所下滑的主要原因,西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艺术品市场的周期变化,份额的变化是周期规律的一个体现;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业态,由于市场结构的稳定性脆弱,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进行回调有其必然性;三是受整体经济大环境不稳定性的影响,市场信心出现了下降。信心在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影响因素中占据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回调也是理性发展的结果,更能够使中国艺术品市场保持冷静与警醒,有利于持续发展。
西沐认为,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出在交易环节,主要有:一是当下市场存在很多交易不规范的地方。交易秩序比较混乱,交易效率低下,交易成本企高不下。在发达国家,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往往是主导,但在中国,属于二级市场的拍卖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一二级市场出现了倒挂现象。这种倒挂直接导致了交易的扭曲行为愈演愈烈。二是中国的交易结构复杂,环境比较混乱。在发达国家,艺术家不直接面向市场,而在中国大部分交易是私下交易,并且私下交易的市场份额庞大。三是“三假”问题比较突出。四是艺术金融产业发展受阻,交易平台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其实,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还是艺术品市场的底层结构性问题,因为这种问题不会短期内解决,是一种长期的存在。当然,这一问题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建设初期,难以逾越的一个必然性存在,在研究与评判问题时要给予重视。当然,在艺术品市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特别是管理体制相对混乱,处于多头管理的局面,一旦有利益都伸手,一旦出现问题,不能明确具体由哪个部门负责;行业自律性管理的职能比较弱,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行业管理方面有所缺失;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
针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态势,西沐提出,应该加强系统性的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要有计划、有规范地解决现存问题。要花时间与精力,认真研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律与特性,深入认知艺术品的投资特性,在实践中把握与提升对市场规律的认识。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与参与人群的扩展,规律性的东西正在成形与呈现。特别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格局与态势,强化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就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与环节。特别是面对今年复杂的经济环境与纷繁不规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我们更要仔细、认真、审慎地去评估与判断,特别是不应过高预估今年艺术品市场的回调能力与回调水平。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