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见到活的FBI了。 ”上周,FBI前首席艺术犯罪探员罗伯特·K·惠特曼携其回忆录《追缉国家宝藏》简体中文版来到上海。所到之处,读者无不惊讶,疑惑自己是否置身于电影中。
尽管惠特曼已年近六旬,但身材样貌仍不失FBI本色。从1988年到2008年的20年间,惠特曼卧底办案,共追回价值3亿美元的艺术品和文物,其中包括罗丹、毕加索、伦勃朗、洛克威尔等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已失窃100年的《权利法案》原始抄本,以及秘鲁印加帝国的黄金盔甲、原属于慈禧太后的世界第二大水晶球、赛珍珠亲笔校订过《大地》原始手稿等。华盛顿邮报说,他侦办的每一个案件,都精彩得足以拍成好莱坞电影。
他和中国十分有缘。他告诉记者,1988年刚入职FBI不久,第一个任务就是追回慈禧太后的水晶球。此次来华,他还带着太太唐娜特地去了趟故宫,“对我来说这就像一次轮回,走在故宫,我办过的案子逐个在脑中回放”。
在他看来,艺术品犯罪是对历史的犯罪,追回艺术品比逮捕罪犯更重要,因为每一件艺术品与古董都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记录,也都是无可取代的国家宝藏。
从收破烂人手里,捡回慈禧水晶球
惠特曼回忆追回慈禧水晶球一案时说,这枚重达25公斤重的水晶球在1988年被人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偷走。 3年后,一个博物馆前馆员在费城南街一个杂货店里发现了同时被偷的一个铜像,铜像是杂货店老板以30美元的价格从收破烂人那里买回的,而它的实际价值是50万美元。
收破烂者称,铜像是从一个叫拉里的人那里弄来的,惠特曼找到拉里,拉里则说铜像是突然出现在自家储藏室的。“有没有同时看到一枚玻璃球?”“玻璃球?有啊,我以为是草坪的装饰品,看起来很丑,就送给了女管家。”最后,惠特曼果然在女管家贝克斯家中发现了这枚水晶球,贝克斯把水晶球放在卧室化妆台上,水晶球上还戴着她男友的一顶棒球帽。如今,这个水晶球又回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亚洲馆。
扮大款买家,追回伦勃朗《自画像》
为了追查艺术品下落,惠特曼经常要进行卧底工作,扮成买家、黑帮分子或替黑帮干活的艺术专家,是他常用的招数。
2000年12月,瑞典国家美术馆在闭馆前半小时发生了一起抢劫案,3名男子拿着枪闯进美术馆,带走了伦勃朗、雷诺阿等艺术家的作品。在找寻伦勃朗《自画像》的过程中,惠特曼说,他假扮成买家,携带25万美元现金来到哥本哈根,而这幅伦勃朗作品价值为3500万美元。
“三个盗贼同意把画带到酒店。”惠特曼回忆道,“他们在旅馆房间里的狭长床上数着一叠叠百元美钞,他们的焦点不在我身上,没有人看我。”但始料未及的是,拿到钱后,三个盗贼却都跑掉了,惠特曼当时感觉糟透了,以为前功尽弃,“直到傍晚第四个盗贼来了,他手里拿着那幅画”。惠特曼取出放大镜和珠宝商独目镜,仔细检查了画像右侧伦勃朗耳朵上方的部位,确定这幅画的裂痕图案与原作吻合,“这幅画没问题,我们成交了”。
惠特曼说出了行动暗号。丹麦特警队闯入房间,将罪犯拿下。这个案子第二天成了世界各地的新闻头条。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