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怕重复
有人提出质疑,某某画家的画千篇一律,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这样的画也能卖,而且卖得不错?其实,艺术并不怕重复。
过去从纯艺术理想主义的角度来讲,重复是很不好的,因为没有创造性。但很多艺术大师都是这样画画的,比如齐白石的虾,吴作人的小金鱼,大体一样。但这种看上去的重复其实并不重复,细微之处,变化无穷,只是懂的人看得惊心动魄,不懂的人没有感受到而已。就如同梅兰芳唱《贵妃醉酒》,他唱一次大家听一次,而且听得如痴如醉。
一个画家能够用一生为人类审美提供一种经典的样式,已经很伟大了。齐白石的虾可谓多一笔不行,少一笔也不行;肥一点不行,瘦一点也不行。达到这种炉火纯青的境界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因此,对于重复的指责没有必要,这是艺术欣赏角度和欣赏习惯的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更没有必要指责重复。别人买到一张好画,我也想拥有,这就形成了市场的需求。而且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后工业社会,要求产品有稳定的质量标准,大量的产品是重复的,是不断同质化的。
市场强加的符号
在当今社会,如果说某一个画家的作品是别人无法模仿的,是独门秘技,这属于农业社会的思维,是不可能的。今天我们很难说哪一个画家一定就比另一个画家画得好。在信息高速发展、教育高度普及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水平相当甚至于风格相当的成批的画家,那么从市场的角度怎么来定位画家呢?
目前中国从事绘画的人有几十万之多,市场不可能全部关注,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线画家、二线画家和三线画家。就具体数目来说,一线画家估计20人左右,二线画家30人左右,三线画家50人左右。也就是说,整个市场关注的也就是大约100个画家。我们曾经做过统计,综合在世画家在全国的拍卖公司上拍的情况,其中重叠率比较高的,达到5家拍卖公司都上拍相同画家作品的,全国也就是90几位画家。
在市场中,并不是画得好就一定会被关注,也有可能会被放弃。所谓一线、二线、三线,是市场强加的符号,目的是为了方便认知。被打上什么符号,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这个社会是一个大量浪费的社会,也许绘画水平差不多的一大批人,但最后只能选一个。社会已经选择了这个画家,你被浪费掉了。因此,并不是画得好就一定被认可。你很可能成为落选的“超女”,而与你同样命运的人还有成千上万。
酒香也怕巷子深
过去我们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今天则不然。过去生产力低下,供不应求,强调的是劳动价值论,生产价值大于销售价值,而今天的社会是交易价值或者说营销价值远远大于生产价值的时代。
过去我们总认为一幅画卖得贵,是画家画得特别好,画家理应获得其中大部分的价值。但今天不是这样的,如果营销做得不好,即使产品再好,甚至已经被市场证明过了的,也可能要出问题。真正埋头苦干的人拿不到钱。实际上,今天市场上获得最少的是生产部分,而销售、品牌服务和知识产权等等看起来很虚的部分倒非常值钱。这种情形是否合理?现在暂时搞不清楚。但毕竟我们不能够逃脱我们的时代。因此,有人说,如果不能改变这个时代,那就只能适应这个时代。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