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藏家“火拼”印象派
0条评论 2013-07-05 09:37:1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方翔

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之所以吸引了这么多的新兴市场买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巨大的升值潜力。佳士得在6月18日推出的《Tête d'homme》,是毕加索创作于1964年的自画像。如果说作品中大师色彩张扬又扭曲变形的脸难以辨认,人物坚毅的神情以及摄影师杜瓦诺以追忆的手法所捕捉到的著名画面可谓跃然纸上。这件作品曾于1998年以40万英镑被人拍走,此次的成交价则达到了297万英镑。

而在苏富比,6月19日,莫奈的油画《Le Palais Contarini》展现了这座水边的威尼斯宫殿呈现隐隐约约的光影与色彩交错之感,并成为整场拍卖会上的明星拍品,佳士得拍卖行曾在1996年4月30日的纽约拍卖会上以385万美元的价格拍出。而此次的成交价则达到了1968万英镑,折算成美元则超过了2560万。

同时,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另外一个吸引藏家的则是其源流非常清晰,就拿中国大陆买家买下的一幅莫奈的夏日海滨风景画为例,从1938年11月3日被杜兰·鲁埃画廊(Galerie Durand-Ruel)购得,同年11月24日被法国藏家M. Coppez买到,然而在1974年7月1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被科尔门(James Kirkman)购得,随后在1990年、1995年被两次拍卖,并在2004年被现在的卖家获得,这个流程可谓非常清晰,这是其他的艺术品很难达到的。

据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的介绍,最近三四年,购买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的中国藏家人数增长了4倍。而据统计显示,每年在纽约和伦敦春秋两季举行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的夜场拍卖中,成功拍到自己喜欢作品的亚洲藏家在所有藏家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在6%左右。尽管亚洲藏家还不能和欧美藏家竞争,但亚洲区藏家的艺术品购买力其实不容小觑。2007年,刘銮雄出手3924.1万美元,拍得名作《早晨》,拔得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当代艺术夜场拍卖的头筹。这两年,在拍卖市场上,内地买家也纷纷出售,拍得许多名家的作品。

虽然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表现抢眼,但其中也是存在着一定的投资风险,像毕加索的创作于1967年的自画像《Le Peintre》。这幅作品曾在2007年6月19日以290万美元落槌,而此次的估价为500万至700万英镑,苏富比的落槌价仅为290万英镑,而此次的估价为500万至700万英镑,结果没有成交。

早在2005年,法国古典油画大师柯罗的《风景》就作为“经典绘画”第一次在中国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出现。2007年,北京华辰推出“西方油画及雕塑”专场拍卖,24件拍品中12件成交,总成交额达1408.5万元,其中印象派大师雷诺阿《树林中的少女》以1120万元的高价被中国藏家收入囊中。但真正的精品力作在内地的市场上并没有真正出现过,更多的买家也是到海外去购买,从这个角度来说,印象和现代艺术作品要真正被内地买家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