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现场的迷惑
拍卖现场并非如电影场景般利落光鲜:豪客云集,一槌定音。《财经天下》周刊记者和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古玩业商会中国砚研究会会长、砚台鉴赏家金彤一起参加了某拍卖行的春季拍卖会--从拍卖前的业内人士闲聊,到入座时对座位的选择,再至与不同类型的竞拍者竞争,在拍卖现场解开的迷惑也不少。
6月6日下午,金彤领过拍号后,站在北京亚洲酒店B厅外的走廊上和人讨论几块砚台的真伪和估价。两边的玻璃橱窗内摆放着珠宝展品,厅内不断传出女拍卖师喊价和落槌的声音。
现场入口处的易拉宝显示了这场拍卖会的档次:如果要竞投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先要交保证金2000万元。对于这里的一些竞投者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就在两天前,这里刚刚以9315万元的价格拍出了“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龙西番莲纹顶箱式大四件柜”。按照规矩,卖方和买方都要各自向拍卖行缴纳成交额的10%甚至更多,作为佣金。
金彤此次是冲着第9105号拍品--清朝“端石雕歙足松纹砚”而来的。这块砚台的预估价在6.8万至8.8万元之间。其实早在几天前,他已去北京农业展览馆的拍卖预展上看过今天的拍品。在40多块砚台中,他认为这一块最值得收藏:端砚属于中国四大名砚之首,是许多收藏家的首选。他还查找了历年的拍卖记录,确认这块砚台是清代金石学家、书画家吴大澄使用过的,“如果能在10万左右拿下来,非常值得。要是预算充足的话,20几万能拍到,也值了。”不过,金彤对此没有十足的把握,“先看看有没有人抢。”
金彤只在走廊里站了一小会儿,有四五个路过的人认出了他。他在这行资历很深:作为国内砚台方面的顶级专家,他过手过不少精品古砚,目前自己收藏有700多台砚台。不少熟人过来询问他对此次拍品的看法和估价。
下午5点,玉石类拍卖行近尾声,砚台拍卖即将开始,金彤和他的朋友才向拍卖大厅走去。
朋友想靠前坐,金彤却拉了一把椅子坐到了最后,贴着墙坐下来。对于金彤来说,这是个好位置,能看到其他买家,但他们并不容易看到他--多数收藏砚台的买家都认识金彤,知道他的眼力和鉴赏能力。如果他们发现他举了某个拍品的牌子,很有可能会跟他竞投,即使最后拍到了,价格也会攀升很多。
一开始,拍卖不紧不慢地进行着,成交价都在展品画册的标准估值以内,有两个甚至因为无人举牌而流拍。
一直到第9096号拍品“民国余晋苏题赠大西洞蕉叶端砚”时,现场才有了电影里举牌竞价的激烈感觉,这块估价在6.5万至8.5万元的砚台,最终被855号以10万元买走。接着,855号以高价连续拍到了多块砚台,甚至以16万元的价格拍到了一块之前并不被看好、起拍价只有4万元的红丝砚。
855号的频繁出手让金彤有点紧张,尤其是发现855号是电话委托后,他开始担心了,
怕855号会和自己竞投那块端石雕歙足松廘纹砚,“这有点麻烦。”
这是因为电话委托的背后,除了藏家不能前来外,还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真正懂行又财大气粗的藏家,他们很少直接露面--同行对他们耳熟能详,有可能故意和他们竞投,即使最后竞投不过,也会无意中提升了拍品的价格,增加了他们的成本。收藏家张震宇也告诉我们,嘉德的某位老总很希望他进场坐着买--这让拍卖行多卖百分之二三十。因为东西最怕“抢”,大家都拼命举牌,全场的人气就起来了。
另一种情况则存在“兑水”的可能-- 卖家并不想卖,或者拍卖行想坐高成交额,他们也会通过电话委托,不断举牌竞价,把真正的买家吓走或者提高成交价格。这在收藏业内,并不是什么秘密。
果然,855号开始和金彤竞投那块端砚。当拍卖师喊出,“第9105号拍品,端石雕歙足松廘纹砚,起拍价6万元”时,金彤举起来自己的手牌。接着855号加价5000元,金彤也开始加价1万元,价格不停升高,一直到喊到了20万元,金彤再报价21万元。855号在稍微停顿后也加价1万元。金彤想要放弃,他身边的朋友拿过他的牌子举起来,“都到这一步了,再加一万试试”。可是,855号后又加价1万元。金彤黯然,“我们不要了,再叫就不值得了。”最终,855号背后的买家以24万元买走了那块砚台。
“拍卖现场,根本没有时间给你理清头绪,”金彤说。有时候,对方的加价很容易让人有“想要赢”的感觉,以至于会不断地跟价,最后有可能以过高的价格买到拍品。因此,拍卖开始前,一定要先看好自己想拍的藏品,估好价格,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就尽量拍下来,但也必须有自己的底线,该退出的时候就退出。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