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轩春拍:金石学家专场弘扬碑学书法之美
0条评论
2013-07-08 09:52:0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正元 钟声 李德文
陈介祺 四尺七言对联 136.5×30cm×2
款识:煦庭八弟正之,簠斋兄介祺。
钤印:海滨病吏、簠斋。鉴藏印:宗元印信、复堪珍藏。
2013年7月17日,四川德轩春季大拍在锦江宾馆推出清末民初著名金石学家书法专场共36件拍品,包括金石大家陈介祺先生,“甲骨四堂”之董作宾、罗振玉先生,甲骨文最早著录者刘鹗先生以及邓散木、王力、周祖谟等先生的书法佳作,涵盖甲骨文、篆隶行楷等各式书体对联与中堂,古朴魏晋之风迎面而来,尽显碑学书法之美。
金石学是对我国古代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古代碑版刻石的收集,著录与研究。金石学始于汉,魏晋到唐代逐渐演进,到了宋代臻于极盛,而中衰于元明,到了清代又高潮再起,遂成显学,有着迈宋之绩。金石学的创建是前人对历史文献学的重大贡献,大大开拓了历史文献学的领域。近年来,随着复古潮流的兴起与壮大,人们对于金石学的兴趣也呈一日千里之势。金石学的显衰与碑学书法的发展一脉相承,金石学大家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鸿儒,他们的深厚功底在书法艺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陈介祺先生为清代金石学大家,嗜好收藏文物,铜器、玺印、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搜集。先生精于鉴赏,尤擅墨拓技艺,其手拓铜器、陶、玺、石刻等拓片享有盛名。1964年陈介祺的后人将他大量的文献著作、收藏品,悉数捐献给国家。他的大量文物和著作,为后人进行历史、文化艺术、金石书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故陈介祺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流通的数量可说是凤毛麟角,加之,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不菲,当今不少收藏家和金石书法家,以不名一件陈介祺的作品而遗憾。
编辑:陈荷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