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随想
0条评论 2013-07-08 10:18:02 来源:科学网 作者:王德华

李可染:《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

李可染:《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 

吴作人:《无尽无极》

吴作人:《无尽无极》

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斯在《黄金国》中说:“……对于既没有艺术也没有科学细胞的人们而言,世界只是颜色的混合体,或者是一条崎岖的小路,一不小心就会摔伤小腿。”

艺术需要科学,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中有科学,科学中有艺术。艺术的科学,科学的艺术,都很深奥,也很大众。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两位诺奖获得者的对话:杨振宁对话莫言:科学和文学都是创造。

杨振宁说:“科学是猜想的学科。”“科学是在了解的过程中逐步地去证实。”他特别推崇范曾的“真情妙语著文章”。“做事情必须要有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多加钻研和努力才可以顿悟。这句话道尽了科学研究的过程。”

莫言说:“文学需要有幻想。”“一般来说,作家的想象都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之上,而科幻作者的写作则更要有科学知识的基础。”

关于想象力(幻想)在科学中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有过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整个世界,推动着进步,催生着进化。

Imaginationismoreimportantthanknowledge.Forknowledgeislimited,whereasimaginationembracestheentireworld,stimulatingprogress,givingbirthtoevolution.”

诺奖获得者李政道曾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方面,做过很多努力。曾与艺术家合作,用艺术来刻画科学。如对称,对称产生美,但自然界中的对称自有其内在的奥秘,物质世界是这样,生物世界更是如此。

现代实验医学之父、生理学家伯纳德(ClaudeBernard,1813-1878)说过:“一个现代诗人的特征是:艺术个性和科学共性,可表述为:艺术是我(自己),科学是我们。

Amodernpoethascharacterizedthepersonalityofartandtheimpersonalityofscienceasfollows:ArtisI;ScienceisWe.”

特别欣赏“艺术是I,科学是We”的论述。科学是大众化的(广普性),而艺术则是个性化的(独特性)。艺术来源于艺术家对自然的观察和研究。科学也是科学家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观察和研究。要说科学与艺术的差异,这个I和We的描述非常精彩。

科学是寻求自然的真相,寻找事实和规律。毕加索说过:“艺术是帮助我们道出真相的谎言。”,也有人说,艺术家用艺术揭露真相,政客用艺术掩盖真相。我说,科学家用艺术展示真相。还有人说:“艺术就是要让人们心烦,但科学却会让人们安心”。艺术家展示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丽,科学家展示自然的奥秘,揭示生命的秘密。

自然规律是唯一的,不论哪个科学家(或科学家群体)、哪个国家的科学家揭示的自然的真实的奥秘,都应该是一致的,也必须是一致的。艺术不是唯一的,是多样的,多彩的。每个艺术家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即使同样的美丽,艺术家展示出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艺术家会展示出不同的美丽。艺术是具有迷惑性的。科学技术,会促进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个性化的艺术会帮助科学的大众化的传播。不同的学者在展示自己的科学成果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科学是需要原创的,艺术是可以重复的。科学由于其广普性,所以提倡第一。艺术由于其个性化的特点,本身就具备了艺术家个人的“原创性”。同一首歌,可以有很多的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科学,则不允许没有新意的重复和模仿,需要新意和原创性。

科学与艺术之间,似乎有很多很多的遐想。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或者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可以肯定地说,应该不单是比翼齐飞的效果。

在人们的生活中,科学与艺术是什么地位呢?也借用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艺术和宗教是第一位的,然后是哲学,最后才是科学。这是生命中重大事件的次序,也是重要性的次序。

Artandreligionfirst;thenphilosophy;lastlyscience.Thatistheorderofthegreatsubjectsoflife,that’stheirorderofimportance.”

信仰和艺术对人的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当引起重视。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