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客栈
导演: 胡金铨
编剧: 胡金铨
主演: 上官灵凤 / 石隽 / 苗天 / 徐枫 / 韩英杰
类型: 动作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上映日期: 1967-10-21
他的艺术创作永远是冷的。那也许正是中国文化的神髓,在他的电影语言的阐释下,萧萧风过后之处,摇荡的芦苇丛中,依稀拂不掉千年的民族孤寂——董桥《旧情解构 之送别金铨》
那种朴实刚健的诗意和历史质感,竟出自他的严谨。胡金铨电影中的事物,东厂的高帽子、番子的服装、上官灵凤的头笠,客栈影壁都有出处。研究明史颇有心得的胡金铨,想尽各种办法搜罗整理相关资料,在典章、服装、用具、建筑上认真考据,为了考证一顶纱帽,要跑故宫博物院和中央图书馆好多次,在确保这些时代的细节上下足了功夫。
人和人的冲突自古就有,总有戏可拍。而且就是拍武侠和聊斋,也还是可以表现现实问题的。——胡金铨
胡金铨痴迷中国明朝,《龙门客栈》的故事来自《明史》所载的“夺门”之变:景泰八年,宦官曹吉祥等拥护明英宗复辟,以谋逆罪将忠臣于谦处死,胡金铨对这段史料是熟读的,对那个风声鹤唳的时代也感触极深。一方面要抵御外敌侵略,一方面是儒释道文化的冲撞,正是明朝,基督教传入中国,中国一贯认为自己是天下中心的世界观遭到了冲击。胡金铨曾访问过著名的海外汉学家、耶鲁大学的历史系主任史景迁,并阅读其研究明朝的手稿,史景迁以明朝为起点,中国开始现代性追寻的观点影响了胡金铨。
胡金铨作品与研究
胡金铨强调,明朝是个动乱的时代,以思想调查为名,压迫知识分子,是一个暴政王朝。他讴歌侠义之风,反对对特务行径的浪漫化。胡金铨对大行其道的007电影颇为不满,“那个占士邦间谍,拿着政府发出的杀人许可证,洋洋自得地大杀三方的样子,最叫我讨厌”。在他的电影里,特务嗜血残忍,形象古怪阴鸷,一生的工作指示按照命令杀人,是皇帝养着的影子军队。
文化学者吴迎君分析了“龙门客栈”的现代隐喻,提醒人们注意胡金铨镜头下,乱世明朝图景背后的幽深家国情怀。影片所叙述的年代是明朝,而影片拍摄的年代,正是大陆文革爆发,台湾大搞戒严和特务恐怖,明史专家吴晗冤死狱中,其中一个罪状就是他对东厂的研究,被指责为影射和讽刺,老舍被害,柏杨因为一幅漫画的翻译被捕入狱,面对中华文化根基的动摇,胡金铨成为一个文化救亡的实践者。他锲而不舍的实验,寻找最适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电影形式,他用电影表达中国文化精髓儒道释的哲学意义,书写对人的精神家园的根本追索。
人物名片
胡金铨(1931.4.29—1997.1.14), 中国香港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胡金铨一生读书甚勤,酷爱钻研《明史》,故此他的影片大都以明代为背景;1958年进邵氏公司当演员、编剧和助理导演。1963年与李翰祥合导金马奖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此后自编自导武侠片;1964年独立执导《大地儿女》成名;此后执导了《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等新派武侠片,1991年拍摄最后一部作品《画皮之阴阳法王》之后,胡金铨收罗材料,研究史实,历经数年筹拍《华工血泪史》,原定在1997年夏天开机,谁想在年初的心导管气球扩张手术中不幸离开人世。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