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
前晌,友人朱树诚先生给我寄来本《傅雷谈美术》。傅雷,学者。大家熟悉,不必介绍。书中有《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讲外国的,可以看看。论及中国绘画,他的意见我大致赞成。而且,我们看上世纪的人,多是仰视。傅雷取平视的态度,也就更为真切。为此,我做点文摘工作,也许对时下的画界、评论界有好处。
以下的话全是傅雷的。分段抄录。
•迩来沪上展览会甚盛,白石老人及溥心畲二氏未有成就,出品大多草率。大千画会售款得一亿余,亦上海多金而附庸风雅之辈盲捧。鄙见于大千素不钦佩,观其所临敦煌古迹,多以外形为重,至唐人精神多未梦见,而竟标价至五百万元(一幅之价),仿佛巨额定价即可抬高艺术品本身价值者,江湖习气可慨可憎。
•吴昌硕全靠“金石学”的功夫,把古篆描的笔法移到画上来,所以有古拙与素雅之美,但其流弊是干枯。
•白石老人则是全靠天赋的色彩感与对事物的新鲜感,线条的变化并不多,但比吴昌硕多一种婀娜妩媚的青春之美。
•还有同样未入国画之门而闭目乱来的,例如徐××。最可笑的,此辈不论国内国外,都有市场,欺世盗名红极一时。但亦只能欺文化艺术水平不高之群众而已,数十年后,至多半个世纪后,必有定论。
•以我数十年看画的水平来说,近代名家除白石、宾虹二公外,余者皆欺世盗名。而白石尚嫌读书太少,接触传统不够(他只崇拜到金冬心为止)。宾虹则是广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历代各家之精华之大成。
•惟有真有中国人的灵魂,中国人的诗意,中国人的审美特征的人,再加上几十年的技术训练和思想酝酿,才谈得上融合“中西”。
•我以为敦煌壁画代表了地道的中国绘画精粹,除了部分显然受印度佛教艺术影响的之外,那些描绘日常生活片段的画,确实不同凡响。创作别出心裁,观察精细入微,手法大胆脱俗。而这些画都是一代又一代不知名的画家绘成的(全部壁画的年代跨越五个世纪)。这些画家,比起大多数名留青史的文人画家来,其创作力与生命力,要强得多。
•老辈中大师依然如此自满,他这人在二十几岁时就流产了。以后只是偶尔凭着本能有几幅成功的作品。解放以后的三五幅好画,用国际水平衡量,只能说平平稳稳无毛病而已。近年来陆续看了他收藏的国画,中下之品也捧做妙品,可见他对国画的眼光太差。我总觉得他一辈子未懂得(真正懂得)线条之美。
•扬州八怪之所以流为江湖,一方面是只有反抗学院派的热情而没有反抗的真本领真功夫。另一方面也就是没有认识中国画用笔的三昧,未曾体会到中国画线条的特性,只取粗笔纵横驰骋一阵,自以为突破前人的束缚,可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亦可说未梦见艺术的真天地。结果却开了一个方便之门,给后世不学无术投机取巧之人借作遮丑的幌子。前自白龙山人,后至徐××,比比皆是也。
编辑:文凌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