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捷个展在99创意中心开幕
0条评论 2013-07-16 11:48:17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张凌云

张敏捷个展现场

张敏捷个展现场

2013年7月13日,《短语为生》张敏捷个展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开展。此次个展将艺术家应德国凯宾斯基青年艺术家项目(Kempinski Young Artist Programme)资助,以德国的人群结构为素材的德国《短语人生》,与2006的旧作同场展示对比,引发到场观众的极大兴趣与热烈探讨。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由“审美”向“文化”转型,以及从“文化学”向“社会学”的转型。自艺术家导师王南溟2000年来其提出艺术介入生活的主张,近年来,艺术的“公共性”已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并扩大,更成为艺术界广受关注的问题。张敏捷以“短语”的主题准确锁定基层人群的影像,近年来更从国内走向国际化视野,作品作为社会的切片,反映了他们的生存状况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本次展览策展人、上海大学99创意中心总监马琳女士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中谈到,上海大学99创意中心关注已成名艺术家及新人艺术家,以“艺术介入社会”理念作为一条主线和多样探索,贯穿了其近年策划的一系列艺术家个展,如《水:张健君行为、影像与绘画》、《许村计划:渠岩的社会实践》、《叠影:周多任绘画展》、《拓印干旱:王南溟个展》、《风景墙:倪卫华摄影作品展》等重要展览。这些展览从绘画到图像、从观念到“艺术外”的层面展示了艺术的新的动向与策展人的理念。而《短语为生——张敏捷个展》,以影像作品方式考察各国各人群结构,探索个人生存状况与社会给关系,为其策展的系列展览的延续和补充。

张敏捷个展现场

张敏捷个展现场

在当今急剧变幻的时代,与前辈们鲜明强调艺术的观念表达不同,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青艺术家更愿意以一种平静、内省的方式, 把创作重点从对生活的批判与反思转换到对生活具体感受的表达上,强调一种微观性的社会关怀与个人体验,以艺术的方式提醒我们静心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生活中微细的感受,感悟并回归艺术与生活的本初。张敏捷的短语为生系列影像世界,囊括了街边乞讨的老汉、报摊摊主、长途客运拉活的大姐、理发店店员、话务员、水果摊摊主等国内外职业不同,每天几百次重复“谢谢”、北京,北京”、“欢迎光临”、“1欧元”等以短语作为谋生手段的对象。艺术家以近乎于后现代的图像并置拼贴方法剪接影像,并抽离掉现实生活的喧嚣和繁杂的的社会背景,以对象本身的存在表达其观念。所以当那些平淡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经过艺术家的“转译”再造出新的图像世界,几乎未作任何修饰地的影像呈现于眼前,达到批判甚至超越现实的目的,让人从内心生发出深深的震撼。

其实,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自从艺术诞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断裂过。也或许如莫毅老师所说:“人在幸福的时候看到的一切都将是美好的!”了解了艺术家张敏捷的人生轨迹,我们或许更能了解作品的意义所造。作为在中国宁波农村长大的孩子,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而爸爸是起早贪黑的司机,张敏捷自小就对真实存在于生活周围的普通人涌生出真诚的感动。而入读天津美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契机,北方风土人情的新鲜感更促使其用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劳动者,对当下生活环境做出积极的回声,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语言)去认识熟视无睹的现实,体现新一代青年艺术家对历史文化、生存处境和社会状况的观察和反思和社会关怀。

张敏捷个展现场

张敏捷个展现场

如果说当代艺术介入社会,是王南溟所谓的艺术与社会是一种平行关系,介入社会的艺术在谈论社会并与社会构成互文的关系,是对社会的一种态度。那么艺术公共性的前提是社会公共领域的确立,而公共领域是建立在每个社会个体相互理解和交流的基础上的,它的前提是对每个社会个体的充分尊重。艺术家张敏捷的作品并没有宏大的人文关照或豪情壮志,现代社会科技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艺术家从内心真诚的感动出发,让大家对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给予更多关注和思考,是艺术家持续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如王南溟先生所言,一个艺术家之所以成功,因为有精准的艺术主题定位和创作方向。对于艺术家本身而言,2006年以来的努力和坚持,不仅让他从奥地利 “棱镜——中国新媒体艺术展” 走出,成为NBK德国柏林影像艺术团收藏的第一部中国作品的艺术家,也让他不断的成长,去挖掘更多的真诚和感动。或许就《短语为生》本身而言,还有更多的“短语”等着张敏捷去拍摄。

本次展览持续到2013年8月4日。

【编辑:张长收】

编辑:张长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