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平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人人都疯狂,不疯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狂。”
也许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疯狂”是个司空见惯的标签,但为了解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在精神病院住了三个月,郭海平似乎疯的就有点过头了,如果没有他的“疯狂”,我们也许永远也看不到这些来自天上的作品……
是他们疯了,还是我们疯了?
作为一个先锋艺术家,郭海平形容自己是“不疯魔不成活。”而他周围的许多艺术家也跟他一样,晨昏颠倒,昼伏夜出,想入非非,对商业世界和社会交际表现出各种情状的不适应。“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我们这些搞艺术的,脑子都有点问题。我们过去都习惯说艺术家和精神病人只有一步之遥,都是属于同类,我特别想了解就是精神病人和艺术家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少。”
为了揭示精神和艺术之间的关系,郭海平做了许多尝试,这其中就包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从事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之间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直吸引着我,在‘疯狂’和‘天才’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疯子与天才只有一线之隔,像凡·高、蒙克、贝多芬、莫扎特、康德、尼采、伍尔夫……在我的经验中似乎只有那些极富智慧、对事物极为敏感的人,只有那些不甘平庸、喜欢在自己精神世界里沉醉和畅游的人,才最容易与现实发生冲突,并在心理上留下障碍,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上便形成了某种错乱的病态表现。”
于是郭海平在2006年完成了在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三个月的实践和探索,期间他让精神病人画他们自己想画的东西,收集他们的作品并记录整个过程,这被他称为一个实验项目。“他们的作品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精神病人的看法,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把我的这个认识传递给大家,也让公众多一个视角去认识他们,这不仅有助于他们重返社会,也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内心进行一个重新的认识。”
在这些精神病人的作品中,郭海平感受到了他们心灵深处的东西,不仅仅完成了研究与收集,更让他“看到了艺术的真相、人的真相和社会的真相”。“用艺术来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方式方法是人的天性。比如说儿童喜欢画画,你给他纸和笔就可以了,不需要任何引导。我们的社会化教育后来扼杀了这种天性,实际上扼杀天性的方式方法才是一种专业,人一旦丧失了这种天性,便和自然和自己的心灵失去了联系,这时人便会失魂落魄,孤独、寂寞、空虚和堕落。其实,艺术是人生存发展不能缺乏的重要手段,但失去了与自然和心灵天然联系之后,这时的艺术其实都是些徒有艺术形式虚名的伪艺术。”
原生艺术是一面镜子
梵高说“我越是神智分裂,越是虚弱,越是能进入一种艺术的境界。”
在郭海平看来,疯并不是病,而是人精神的一种自然状态。或许只有疯子才能抛去社会给我们的枷锁,让自己心灵获得自由和解放。“很多病人发病的时候,他的状态非常幸福和开心,而且这种幸福是一尘不染,没有任何世俗的干扰的。而社会现实是不能接受人的“疯狂幸福”的,即使你对他人没有任何妨碍。所以现实中有那么多人都在无止尽地压抑自己,就是为了得到社会承认,这个代价对于今天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看到那些光鲜的外表不觉得幸福,反而会觉得悲哀,因为人的生活品质高低关键是看他的内心,而不是外表。”
2010年,郭海平带着自己的梦想,艰难中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精神病人艺术研究基地——南京原形艺术中心,也将精神病人的原生艺术再一次展现在公众面前。南京原形艺术中心是我国第一家以挖掘、收藏、研究和推广精神病人艺术为主的非营利性专业机构。精神病人艺术的研究,在西方已经有百年的历史,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用郭海平的话说,这个机构的成立“标志着一个被长期忽略和遮蔽的精神原形开始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它们将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重要的启示”。建这个艺术中心最大的意义,就是第一次在中国打开本土研究的大门。希望社会各界都能正视它,不带偏见地看待非理性的姿态。给非理性、疯癫一个平台、一个平等的机会,这与每一个人都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而未来,郭海平更大的期待是,借由对精神病人艺术的探讨,我们对待精神病人的态度和观念也许会发生一些改变,如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们,并肯定非理性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原生艺术非常纯净,它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发现艺术的初衷是什么,艺术应该是为人的心灵服务的,是保护人的心灵的一种手段。但是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一种异化,成为了商业、政治、道德等世俗目的服务的一种手段。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原生艺术的目的就是还原艺术的最原始功能,让它为人的心灵自由服务。”
用艺术治愈自己
艺术到底能否治愈人类的精神问题?郭海平做过大量的实验和论证。“艺术治疗是一种自然治疗,它是人生命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正如人受到疼痛刺激会喊叫一样,这种喊叫可以起到警告和缓解疼痛的作用,今天的人之所以天生具有用艺术保护和医治自己的能力,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几万年的实践中不断积淀的产物,它留在人的潜意识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激发和应用这种潜能,艺术与任何药物一样,如果不善于应用它也会产生毒副作用。”
在郭海平看来精神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宽容、开放、多元化是后工业社会的基本文化诉求,中国今天也进入到后工业的信息化社会,但对待人的精神却依旧采用农业社会的那一套方式方法,这种文化上的滞后必然会严重威胁到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样也是一种威胁。“如果说精神病人与常人有什么差异,这就是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表达方式,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差异就给他们贴上‘精神病人’的标签,这在国际学术界是存在很大争议的,为此,西方一批精神病学家甚至成立了‘反精神病学派’,这个学派的主张对于改善西方精神疾病的诊疗发挥过重大影响。
发展原生艺术的意义就在于, 通过精神病人创作来打开中国人关闭了几千年的内心世界大门,这不仅有助于对于公众全面地了解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非理性精神,更有助于拓展人的精神生存发展空间,调动人的创造性潜能,改善人精神生存发展的人文生态,以及最终促进和改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