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琦
泥身火魂
赏玩和品鉴了古瓷器一辈子,就连品性都随了瓷器了。
对孙洪琦初次印象,一如学术钻研者,孙洪琦老师鼻梁上也架着一副眼镜,然而却不似老学究的古板,他给记者的感觉更多是温润如玉的气质,没有大学者的架子,平易近人。老师更多的时候是沉静的,然而谈到瓷器,谈到父亲时他便有了满腔的热血。
谈父亲 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孙瀛洲了
今年是孙瀛洲诞辰120周年。即便离去数十载,谈起孙瀛洲,收藏界人士总不禁会缅怀这位伟大的老人,然后将他的故事一代一代传颂下去。
时至今日,只要谈到父亲,孙洪琦都会不自觉地称其为“孙先生”,这其中包含了自己作为古陶瓷鉴定师对前辈的敬仰。
据孙洪琦回忆,他说父亲孙瀛洲先生是把古物研究当成自己毕生的责任和习惯,对自己经手的文物都要一一进行仔细观察、记录,综合比较、找出规律,逐渐积累起丰富的鉴定经验。甚至为了了解明清瓷器的制作工艺,弄清鉴定真赝规律,曾多次到景德镇仿烧瓷器。
孙瀛洲也是我国采用类型学方法对明清瓷器进行排比研究的第一人,使明清瓷器的鉴定变得明朗化。“父亲还发表了很多鉴赏瓷器的研究和论文,而之此之前,很少有鉴赏家会将鉴赏技巧公诸于世,这些经验一直都是积累性的,口传心授的,就像商业机密一样,而父亲却从未私心过。”孙洪琦的言谈中充满了自豪。
他说:“我父亲的学术思想和人格情怀已经凝固成了一种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而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超越业界和国界,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我父亲这样的人了。今天我们对孙瀛洲先生的纪念,不仅仅是出于感情上的缅怀和留恋,更是对真理的敬仰和祭奠。孙瀛洲先生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成果,更包含着崇高的时代精神和人格精神,这是一种大道和大德的结合体。
谈传承 学了本事就要大胆去干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陶瓷鉴定专家出现了断层,这直接导致大家级古 陶瓷鉴定师的稀缺。对于文化传承方面,孙洪琦亦和父亲一样希望能够将这门 学问传授给更多人。在孙洪琦的培养下,国内亦出现了一批文物鉴定人才,其 中他的关门弟子陈魁,便秉承师尊,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学习,不仅自己学有所 成,还将鉴定古陶瓷的经验传授给新一辈。
现如今,陈魁担任馆长的深圳文华藏宝馆,便开设了艺术品鉴定师的研讨 会,而目的便是为国内培养输送一批懂得中华文化、并对古陶瓷有一定鉴赏能 力的企业家。“我们不是在做普通的培训,主要是弘扬中华民族的真善美文化 ,并通过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鉴定能力的企业家,来提升国内整体鉴宝水平, 夺回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定价权。”作为国内知名的文物鉴定专家,深圳文 华藏宝馆馆长、鉴定师研讨会授课教师陈魁正在为此而努力。
孙洪琦坦言,自己收陈魁为徒,看中的是对方的人品和综合素质,学术做 的好“小庙也能出大和尚”。谈及弟子陈魁,孙洪琦认为他是一个对文物鉴赏 很认真执着的一位学生,在修行自我的过程中很有胆量,认准了路就大胆往前 走,在学习和累积经验的过程中很有勇气和胆识。
“推广文化都是走在最前面的,有些事情要大胆干,不能瞻前顾后,也不要 怕非议,对待非议可以不理睬、不解释、不回应。”孙洪琦如是说。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