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凡谈雕塑的本质:艺术终归是种交流
0条评论 2013-07-29 15:06: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

“浮墙走音”于凡最新个展活动现场艺术家与好友交流

一贯低调朴素的于凡最近变得“很不好约”。

与艾米李画廊合作的第一个个展“浮墙走音”的开幕,再次将他推到风头浪尖上。观众本想看看这位“做马的艺术家”的“马”,然而,在这个小而高的空间内,看到的却是完全呈现了于凡雕塑新探索的五组雕塑作品。

虽然是中国雕塑艺术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同时身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的于凡,人如其作品,温和而不刺激,优雅而不强烈。就像说起雕塑的本质时,对其温暖细腻的作品,于凡坦言:“我觉得艺术终归是种交流,我希望这种交流的方式是简单的、纯粹的,而不是一个让人看不懂的特大观念。”

在黑桥艺术区里一个不太好找的工作室内,于凡一本正经地坐在沙发上接受了记者的访问。

在绘画与浮雕之间

这次展览展出的五组作品中,浮雕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区别于传统浮雕极强的叙事性,于凡大多数作品都是由几个单体浮雕组合而成的,最终成组展现的作品带给观者的联想和感受,完全依靠于单体作品关系间的位置摆放,这种不固定的摆放形式本身就给这些作品带来一定的当代性。

在这些浮雕作品中,《雷峰塔和LILY》很好地诠释了这次展览作品从创作到呈现效果上的独特性。《雷峰塔》和《LILY》原本就是两件完全独立的作品,且创作时间相差一年。但在这次展览中,两件作品组成一组展示,让本身带有中国传奇爱情故事隐喻的雷峰塔,和阳伞下坐在沙滩椅上的女性并置,这种组合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反倒让作品多了一份当代的幽默性。

这或许恰如其分地让于凡的作品起到了交流的作用——这种艺术家与观众间通过作品的交流。于凡自己阐述道:“雕塑本身应该是不讲故事的,虽然雷峰塔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隐喻性,但是我不想把它说得那么直白,雕塑是门形体艺术,我希望通过这种去文学性的方式带给观众更多联想的空间,雷峰塔和LILY在这样一个摆放的关系和空间里,就会让观众产生一些情绪和想像,这个讲故事的方法要留给观众,每个人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想像给出一个答案。”

就像作品《黑猫》一样,七只动作各异的黑猫成斜线下坠,似乎在完成一个下跳的分解动作,这组作品中的七只黑猫完全可以任意组合摆放成不同的形态。16个悬浮在墙上《坐着的女孩》也是由16个完全独立的小浮雕组成,模糊了五官的16个女孩有16种坐姿,空白的背景或许加上观者联想的填充才最终完整。

此外,在由一只站立、一只俯下身的鹤组成的作品《鹤》中,或多或少还是能看到于凡那些细长精致的雕塑“马”的影子,两个完全可以独立的鹤通过位置的摆放让观感更加活跃。和“马”一样的是,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背负着独特的意义,鹤体轻盈、透明的古瓷颜色更是传递了作品从内到外的中国韵味。

于凡在探求一种绘画性浮雕。看上去像陶瓷的作品其实全部都是铜的材质,但通过表面喷的汽车漆,让这些有分量的雕塑作品变得看似半透明的轻盈,这种好似玉一般的颜色别有一番传统意味。“刚开始我喷漆就像汽车喷漆一样喷,后来通过一遍遍的喷漆一遍遍的打磨,让它尽量变成像釉一般的颜色,半透明的釉色很像玉的感觉。”就像展览名字“浮墙走音”一样,这些绘画性浮雕像从墙上浮出来。

正如策展人刘礼宾所言:“把于凡的作品放进展场,不仅浮雕浮动,墙面由此动荡,不仅天籁缥缈,还有实音走起。”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