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作品:《精心操作》
据了解,中国美术馆届时将收藏罗映球作品200余件,这一数字刷新了中国美术馆所藏的广东艺术家个人纪录。
“他一生都在朴实作画。”作为老一辈艺术家,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垂范后世。罗映球是广东兴宁人,自1936年在上海《大公报》发表第一张木刻作品,一直到2006年仙逝,罗映球见证并亲历了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堪称我国版画艺术生涯最长的画家之一。他铁笔如椽,作品中整整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烙印。
为了纪念罗映球百年诞辰,中国美术馆也将动用三个展厅呈现他的250多件代表作,此次展览也被列入“2013年中国美术馆重点项目”,还将出版纪念画册《罗映球百年回眸》。
“他是纯粹的艺术家”
罗映球经历了93年漫长的人生岁月,其中70载与艺术为伴。“他为画画而生,也为画画而死。”儿子罗秋帆告诉记者,他至死都在惦记着“把地上的画拾起来”,去世前两个月还创作了木刻版画参加全省美展。
1936年,罗映球开始投身广东地区新兴木刻运动,此后长达7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的作品中记录了跌宕起伏的战争岁月、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波澜壮阔的变革浪潮以及改革开放之后、艺坛更迭下的时代风采。
罗映球是一位勤奋高产的版画家,据不完全统计,一生刻制版画作品千余幅,其中的《百牛图》、《嘉应风光》更是鸿篇巨制,作品长度达10米以上,创我国版画乃至世界版画之最。罗映球是“绝版”即减版版画(他自称“遁刻”)的最先尝试与实践者,对发展我国的版画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父亲是最纯粹的艺术家,他生前的创作没有市场概念,一辈子都在用刀笔讴歌时代。”罗秋帆说,父亲去世后家属曾相继捐赠部分作品给广东美术馆和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但此次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的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批作品,其中不仅包括罗老早年《精心操作》等孤版版画,也有后期以其独特的“遁刻法”所作《春风吹绿客家村》等作。
以刀笔艺术记录农村面貌
罗映球的版画有着鲜明的现实性,往往和自己经历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据罗秋帆回忆,父亲一生未曾离开粤东北。“尽管他一直生活在粤东山区,但他坚持做时代的鼓手,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农村的面貌。”罗秋帆说。
但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就和身在上海、杭州的兴宁籍木刻家陈铁耕、钟步清等人保持着频繁的联系,并通过他们了解外界的信息。罗映球的木刻创作,一开始就是紧跟时代步伐的。
罗映球之所以走上木刻创作道路,得益于他任教期间,结识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著名版画家罗清桢。当时的罗清桢得到鲁迅先生的欣赏,在木刻方面已经非常活跃,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在他的影响下,罗映球开始了木刻创作。在当时找一套正规雕刻刀都不容易的兴宁山区,初涉木刻的罗映球就是从罗清桢那里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套木刻刀。
1939年6月汕头沦陷,日寇对兴梅地区进行了飞机轰炸,历时近一年,有时候一天达到两三次。罗映球的母校也遭到轰炸,被迫迁校。为此,罗映球创作了《抢修敌机炸毁的桥梁》。
建国以后,他的版画艺术没有那么强烈的战斗性了,但依然紧贴时代,根扎广东大地,笔画客家风情。他长期用自己的作品讴歌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粤东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表现客家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这是罗映球版画创作最突出最可贵的艺术特色。
1991年,罗映球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评选的新兴版画贡献奖。“可以说,父亲是关注现实、紧跟时代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是阳光向上的。”罗秋帆说。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