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尚未断货
每天一篇《曹总的小日子》是邹颖给自己定下的任务。这其实是相当有挑战性的,完整的一篇插画,要画、要配文字、还要配合适的照片,这其中有一个方面不合格,整个一篇就废了。小小的曹总并不能完全理解妈妈画的画,有时候,它会指着画上的人儿教导妈妈说:“这不是这样的,那不是那样的,这里画大了,那里画小了……”大多数时候,他会好奇地靠在妈妈的身边,指着画面里的自己问:“妈妈我在干嘛呀?”然后自己拿起画笔,嘴里念念有词地涂涂抹抹。
记者:创作的频率是怎样的?
邹颖:开始时,创作频率是:儿子时不时地“出货”,我时不时地“画”。现在的频率是“每天一画”。
记者:每天一画?会不会出现素材紧缺的问题?如果有,那你是怎样解决的?
邹颖:以前会半个多月记下一组文字,然后集中找时间一起整理画出来,多少会有一两篇自己不是十分满意的,就会放在后面,但改成“一日一画”之后,明显感觉压力大了好多,因为每篇都要经得起考验,对自己的要求也无形地提高了。儿子有趣的话是囤了不少,加上他新“创作”的,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出现断货的状况。当然如果有一天曹总“罢工”了,我也只能窃喜着能暂时偷个懒了。
记者:创作一幅《曹总的小日子》,大概要花多长时间?
邹颖:时间不确定。状态好、构思清晰的时候,十来分钟就可以出来一篇。反之,会来来回回纠结好几个小时,一幅画耗费大半本速写纸,常有。
记者:有了小孩,创作时间精力和创作心境可能都会发生变化,对你而言,孩子的存在对创作有什么影响?
邹颖:在我心目中,孩子就是我这一生最完美的作品。
曹总指着一颗包菜问:“妈妈,里面包的什么?”我答:“菜心呀!”曹总恍然大悟道:“哦!是它的心脏吗?”
创作最在意想法
邹颖是个兴趣广泛的人,除了绘画,她还爱雕塑、摄影、舞蹈、手工艺,并且每一样她都做得有模有样。在绘画上,她属于兼容并蓄的绘者,在她眼里,每一种风格,每一位作者的绘本都各有魅力。在创作上,她擅长线描,她并不刻意选择某一样题材,一直在尝试用最简单及最恰当的方式去表达和分享。
记者:你在绘本和插画的创作过程中,最在意什么?
邹颖:是想法!不能单纯地以画面去还原文字。比如说有篇日记画的是曹总要求我给他生个妹妹。首先我不想画面中出现太多具体的成人形象和过于写实的场景,所以我构思了很久。
记者:你觉得《曹总的小日子》和其他的亲子漫画或者儿童绘本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邹颖: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一定会和别人不一样。就我所知的亲子漫画有:《亲亲木朵》和《谁家的可可》。故事的主人公不一样,但故事都是源于心肝宝贝的一言一行。对我来讲,只要动真情——宁存三分拙;不求一分巧。
记者:你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与你的创作有关系吗?
邹颖:那是别人的事情(哈哈),与我目前的创作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现在我有了一个正在学说话的孩子。我很享受自己的小天地。
邹颖自评
“不靠谱”和“瞎舒服”
生活中的邹颖,随性,自然,不造作,不扭捏,自评是“一个不靠谱的妈妈”和“一个邋遢的人”。
记者:您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邹颖:我是一个邋遢的人。用衣服来形容,就是不讲究品牌,但面料和状态一定要舒服,我时常会乱七八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我想他(她)们在面对我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强大的内心。哈哈!我的爱好有很多,对此我从不吝啬我的时间。
记者:那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邹颖:我觉得我是一个不靠谱的妈妈。比如我经常都不知道他感冒了该忌什么,他咳嗽了该忌什么,什么是热咳,什么是寒咳……常自以为是地给他吃效果相反的食物。
邹颖小像:2000年毕业于中国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搁置画笔久矣,直到儿子出生,牙牙学语,邹颖才重新拿起画笔创作《曹总的小日子》。自从该绘本放到网络上和大家分享,旋即在网络上刮起一股“曹总旋风”,引起家长围观,等待其更新。除了绘本以外,邹颖尚有许多爱好,比如雕塑、摄影、舞蹈、制作手工艺……每一项,她都不吝啬投入时间。
【编辑:李洪雷】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