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征集现状堪忧 品牌拍卖行挖地三尺找藏品
0条评论 2013-08-05 09:51:14 来源:新快报 作者:赵旭虹

张大千《理妆图》成交价1403万元。

张大千《理妆图》成交价1403万元。

广东崇正今年6月推出成立后的首拍,就赢来了满堂彩。7个专场共700件拍品、3.5亿元收官,这个佳绩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这个最 具竞争力的黄金组合应该有所作为。意料之外是,强调以学术引领的崇正,一出手就推出的“史学巨擘——陈垣先生著作及稿本”“泰缘——郑午楼湄南别墅藏画” 等7个专场,竟然如此地叫好又叫座。有了这个良好的开局,接下来的拍卖征集工作会如何呢?“北京、上海的艺术品拍卖行一直对本地的市场虎视眈眈,轮番轰炸,征集工作面临着吃了这顿没下顿的困惑,这是业内普遍面临的问题。”广东崇正总裁许习文对记者说。

品牌拍卖行轮番轰炸致资源匮乏

艺术品征集是一家拍卖行的常态工作,许习文却对记者说:“近年来,本地同行的征集工作大都面临着吃了这顿没下顿的困惑。”究其原因,许习文总结了其中 的两点,一是内外夹攻。外有北京、上海等外地竞争对手的围攻,他们高举品牌大旗轮番到本地征集招商,几乎到了“挖地三尺”的地步。内有本土拍卖行的互相争 夺。其二,藏家都看好艺术精品的价值空间,不愿随意出手。海外回流的艺术品征集则要靠运气。常态征集工作起到的效果也不明显,专场更是很难去规划,因此, 往往是要靠碰运气。

对策在哪里呢?许习文认为,靠经营者的人脉积累和开拓固然重要,以学术引领和包装也同样重要。

学术引领提升附加值

拍卖总价往往是反映一场拍卖会成功与否的有力见证。要提升这个总价,除了保证参拍品的数量和质量水平之外,还有一种是单件作品的成交价。这两年的拍卖市场一度盛行着这么一句话,“拿不来一颗钻石,却拉来一车白菜。”

那么,在现在恐怕连“白菜”都难以凑成一车的拍卖现实,该如何保证拍卖会最终的成交总价?在许习文看来,面对这样的困境,这是市场对拍卖方的一种考 验,是一种走向越发专业且成熟市场的信号。他强调,“通过学术的方式来提升藏家对藏品的认识从而提升拍卖成交价,我想这个方法是我们目前无法逃避的。”

目前的广东崇正已举办以及计划举办多场纯学术展览,通过展览的精心策划,传统的展示方式来凸显和传授关于作品的真正含义。“每个作品都是有故事的,我 们要把里面的故事尽可能地挖掘出来,有时候我们办一个展览不一定就马上拍卖。这只是一种藏家认识、了解作品的过程,这么一场展览下来,可能只需要拍卖出其 中一幅,那已经比以前拍多幅作品的价格都要高。”许习文说,“例如,2006年文征明的一幅书法则因为里面包含了收藏者曲折故事,最终以200多万元成 交,虽然放到现在来说价格也不算很高,但是在当时,这个故事还是为价格带来不少的加分。”

一方面通过研究、了解藏品背后的内涵,通过展览,研讨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包装,传播。以提高最后藏家心目中的价格。另一方面,在了解藏品内涵之后,可以 更进一步增加与藏品持有人的亲切感,以增加其对拍卖行的信任度。许习文说,“有一次广州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黄咏雩的后人找到我,拿出了一叠照片,我一看, 就知道是天响楼的旧藏,就跟他们聊起关于黄咏雩的故事,他们很惊讶我这么了解,这样彼此的信任便进一步加强了。”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