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庆林用自己走过地方的照片拼起“美丽中国”
蛋壳的包围中,一张纯真的笑脸呼之欲出,只是在笑脸的眼睛部位,有些模糊不清。这是赖庆林的毕业作品“渴望”系列中的“重生”,也是他最喜欢的。
“他是属于很有艺术感觉,一点就透的人”
在2010年8月之前,赖庆林的生活跟湖南科技大学其他同学一样,从不担心缺少阳光和欢快。
他爱热闹。在室友魏豪杰的印象中,男生们之间常有的活动,都少不了赖庆林,“篮球、桌球、乒乓球,他都行。”更让魏豪杰有些意外的是,这位来自福建长汀的南方男孩,居然还有不小的酒量。
他喜欢音乐,钟情摇滚,还在学校组建了乐队,担任吉他手兼主唱。在他卧室的墙壁上,至今还挂着乐队成员的集体画像。他将自己走过地方的照片,拼成一座长城的图片,挂在自己的房间,还特意为之命名,就叫“美丽中国”。
不过,让学校雕塑系主任郑先觉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对雕塑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没有课的时候,他常常碰到赖庆林一个人待在教室里,不是画素描,就是做雕塑。“大一下学期,还没开始上陶艺课,他就来找我要陶泥,说是想自己先试着做一下。”
在进入湖南科技大学之前,他在艺术方面的灵气便已有显现。绘画作品曾多次在家乡拿奖,高考(微博)那年时,他的专业成绩在所有报考考生中排名第一。“他是属于很有艺术感觉,一点就透的人。”郑先觉说。
变故来得有些突然。大一时,赖庆林开始发觉自己一到晚上常常看不清东西。2010年8月,他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病症的一般特征表现为首先出现“夜盲”症状,而后视野逐渐缩小变为管状视野,最后视野全部丢失变为盲人。在一次并不成功的手术后,赖庆林的视力骤降,不及常人的3%。“一个人如果站我面前,我只能看到他的局部,一只眼睛或是嘴巴”。
“我热爱艺术,所以我渴望光明”
对于赖庆林而言,这个结果“就像知道前面有一个深渊,但究竟有多深,无从知晓”。
他没法再继续打球,因为已经很难接住队友的传球;很少再用电脑,因为常常找不到光标;他不能吃任何有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开始尝试自己做饭。天气再热,他也总是穿着一双厚实的军用皮靴,那是为了保护因视力受限而经常踢到东西的双脚。
黑暗开始侵蚀他的生活,连同他的学业。其他同学一个月可以完成的作品,他要花上三四个月的时间。他说,有时候会梦见自己在做雕塑时,视野突然明亮宽广起来。只是,梦醒了,现实还是现实。
最黑暗的日子里,赖庆林认识了一位朋友澳大利亚人尼克•胡哲,一位天生没有四肢,却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勤奋享誉全球的励志演说家。“在他身上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身体上的残缺不是真正的残缺,心理上的残缺才是真正的残缺。”赖庆林说。
同学们也开始主动多花一些时间陪着赖庆林,陪他上课,陪他吃饭,陪他唱歌。“有时候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能替他分担一点点,该多好!可惜这只能是想象。”魏豪杰说。这些都让赖庆林从最坏的时刻中慢慢走出。
他将尼克•胡哲的全身雕塑,定为自己的毕业作品之一。因为视野太小的缘故,他只能不停地走到远处,把握作品的整体轮廓,再回到作品跟前修改和创作。这件作品,他花了近3个月时间。
作品完成的那一刻,赖庆林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他说,选择尼克•胡哲,既是对偶像的致敬,也是对自己的暗示,“尼克•胡哲说,他热爱生活,所以他渴望生存。我热爱艺术,所以我渴望光明。”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