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盛保险有限公司艺术品保险亚洲区域经理孙贵珍
承保客户“投机勿扰”
任何保险产品的设计中,如何明确投保标的的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国内目前依然缺位的第三方鉴价机构无疑成为了约束艺术品保险发展的瓶颈。对此,孙贵珍表示,艺术品第三方鉴定鉴价机构不仅是艺术品保险的需要,在艺术品融资和交易等环节也都需要公正的鉴定单位。“安盛目前不会成立专门的鉴定机构,因为我们在国外已有了一些合作的权威鉴定机构以及有公信力的国际拍卖行,通常我们介绍这些机构给投保的客户并开展鉴定。今后,我们也会和国内其他的保险公司合作提供相关的服务。”
同样,面对日益膨胀的艺术品投资泡沫,孙贵珍认为,该现状将给保险公司的承保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保险公司不应盲目承保,更要尽量做到“投机勿扰”。“艺术品投资泡沫主要影响保险动机、保险金额及保险理赔时的处理方式,还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因此投机性的客户对承保的影响很大。”
“分析是否是投机者,先得看客户收藏艺术品的历史,真正收藏家最起码在3年以上;再看收藏艺术品的种类、过往的交易记录、收藏时间,如果藏家喜欢频繁换手,那么投机的目的性就可能很明显;最后还得看藏家在业内的口碑。”在孙贵珍看来,投机的客户难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但往往会有一些特征。“因此在核保时必须重视保险金额的确定,搞清收藏者收藏的动机、目的,如果用于个人喜好、企业形象推广、艺术文化传播的可以承保,而投机性很明显的客户则不应承保。”
“不设防”仍待普及
艺术品的最佳欣赏模式当属不设防。设想如果艺术品被层层铁笼包围,那么到底是给了观众艺术的享受,还是一种压抑的折磨呢?近期,在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举办的“艾美,爱上海”主题艺术展,展示了陆元敏、Virginie Lerouge Knight、肖可霄及胡承伟等四位中外艺术家的摄影、装置等艺术作品共十六件,而这次规模不小的展览,却没有投保。“我们并不建议投保,一是费时间,二是费精力。目前国内大多数艺术展都没有投保,虽然文广局有明确批文对艺术品展览规定必须参保,但申请流程极为缓慢,涉及工商等20几个部门,一般时间为6个月左右。”该展览的策展人表示,由于国内的复杂现状,策展方通常不进行投保就开始展览,而只有涉及入关的作品才必须投保。“据我们所知,通常有些策展方会采用让艺术家或艺术品拥有者自带物品入关来规避审批保险的流程。”
同样,在上海安达仕酒店里,也有很多艺术品放在各个位置展示。“酒店中的艺术品没有参保,一是因为酒店有良好的安保系统,二是酒店对艺术保险大多不很了解。”该酒店某工作人员表示。
其实,艺术品的“不设防”必须建立在通过保险“设防”的基础上,种种“不设防”往往会带来极大的损失。2004年,伦敦Momart仓库大火,百多件藏品被烧毁,包括英国抽象大师Patrick Heron及Saatchi的作品,而2005年美国的几次飓风袭击也造成大量艺术品仓库严重损失。
针对大型展览、企业收藏、私人收藏等情况下都可能对艺术品出现的“天灾人祸”,孙贵珍表示,安盛总公司在国外的保险业务中大约60%是企业和私人收藏,25%是大型展览,15%在画廊、拍卖行。“目前,保监会已经通过了我们的四种保单,一是私人及企业收藏的保单,二是博物馆馆藏及展览的保单,三是艺术展览与运输保单,最后通过审批的是商业性艺术品保单,主要针对画廊、古董商、拍卖行的保单。”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