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走进“大数据时代”
0条评论 2013-08-06 10:53:54 来源:投资有道 作者:罗梅芳

“大数据”的大能量

虽然中国艺术品交易规模逐渐攀升,但艺术品数据化的程度与欧美地区相差甚远。

“运用艺术品大数据可以为艺术品市场做不少事情。”托马斯介绍,通过Artnet搜集的艺术品交易记录,可以分析出艺术品市场的变化。“比如可以把一些艺术家放在一起,很容易综合出一个流派的指数,从中观察到他们交易数量的变化等,这些为艺术品研究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以过去十年艺术品交易市场为例,通过大数据挖掘,发现占市场交易最大份额的是现代派和印象派画作,其中,现代派占比34%,印象派则为24%。二者合力抢占了全球艺术品市场大半江山。

对此,孔达达分析称:“目前艺术品大数据在国际上已经有了较好的口碑。以Artnet为例,他们对于数据的整理较为谨慎,全线的1300多万个数据在欧美的各种银行、艺术品机构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带动了艺术品市场的数据化。”

他还明确表示,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将很快与Artnet建立合作关系,将在中国建立服务器,并由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搜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的数据,充实到Artnet的数据库里,丰富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数据。

不过,国际上艺术品市场数据提供多以收费的方式进行。以Artnet来说,一条数据需要支付10~25美元,“如果要做一份报告,那将需要支付一笔昂贵的费用。”这种模式在中国国内是否可行,还值得商榷。

如果雅昌网也开始收费

国内艺术品市场近年来的活跃,也催生了不少提供艺术品交易数据搜索的平台。但孔达达认为,目前国内投资者对于艺术品金融大数据的概念还不太清晰,现阶段发展还很不成熟。

以雅昌网为例,它是国内较大的艺术品交易数据中心,可从中搜索全国的艺术品交易数据,同时数据还是免费提供。但由于其基础数据未经处理,读者无法从这些数据本身直接得知真实的交易情况,只能自己进行甄别。

“艺术品的数据有干净的数据、可疑数据以及垃圾数据。干净的数据是已经及时清理过的准确的数据,而可疑数据和垃圾数据分别是那些有疑问的和没有用的数据。”孔达达介绍,目前国内搜集到的基本都是二级市场的数据。

“这些数据主要源于十几个拍卖公司提供,仅仅是初始数据,里面有不少疑问数据和垃圾数据,对于那些竞拍后未付款或赝品等数据,国内还未及时清理,有时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搜集不到。”

不仅如此,目前国内画廊、古玩店、私家交易等数据的获取几乎为零,这些数据属于一级市场的范畴,但尚未有专门机构对一级市场进行数据整理,在我国艺术品界还处于空白阶段。

但这些不足并不能阻挡艺术品大数据的到来。“尤其在未来3~5年内,中国很可能变成艺术品金融大数据的重要阵地。”孔达达说,为了加快艺术品金融的大数据进程,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已经与一些画廊建立画廊联盟,同时也在整理前二十年书画部分的数据,以此为切入口有序梳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数据,期待从中挖掘出更多的价值。

“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后,国内的艺术品市场还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营利。”孔达达介绍说,在大数据面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不少商机。据悉,当前雅昌网也开始考虑进行收费,而随着数据搜集的深入,各种可能性都将一一浮现。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