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佩斯北京开幕的“无处着陆”,是继2010 年佩斯北京“第二层皮”个展后的新展,它一贯延续了尹秀珍将带有私人印记的东西与公共记忆进行结合,呈现城市激烈变化的一面,“在高度变化的中国,‘记忆’似乎比任何事物都消逝得更快。所以保存记忆已经成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我做的城市和真实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是尹秀珍的城市,是个人认识的呈现,同时带有公众认识的影子。是城市的肖像,但更多的是带有我对城市的思考,对历史进程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在尹秀珍的“城市”中,《无处着陆》的作品恰如其名,她把旧的衣服缝制成巨大的飞机轮子,仰翻在地的姿态让人不知道何时才能起飞。飞机轮子某种程度上也象征圆形的地球,悬在空中,暗示了在资源过度开发之后无路可走的地球或人类。
“利益成为了核心,在一轮轮争斗之后;在我们失去精神家园之后;在失去自然家园之后;我们将带着我们的‘伟大’无处着陆。”而《不能承受之暖》则由一千条围巾连接而成,盘成一个巨大的圆形,仿佛一个漩涡,整个城市都被巨大的欲望席
卷进去……
尹秀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她无奈北京发展得太快。胡同少了,取而代之是越来越相似的高楼大厦,“我们身处在一个不可复制的巨变时代,经历甚至比故事还要离奇”,在体会时代时,她也因此散发想象力,以及发出质疑的叹息。
尹秀珍表现一个严峻的主题,但作品都被尹秀珍用旧衣服所覆盖着,给尖锐的外形增添了一点女性的脆弱,姿态并不咄咄逼人。她从最早的作品《衣箱》开始,就尝试加入这一元素。“小时候由于家里孩子多,经常穿姐姐留下的旧衣服,有的时候妈妈会把姐姐的衣服缝缝补补,用染料染上其他颜色,改成‘新衣服’给我”。
尹秀珍对于这些东西特别钟爱,每每看到它们,就会想起当年的日子。旧衣服曾经包裹着带有温度的身体,进入作品时也散发着温度,“相信这些旧物依然保留着历史的线索”。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