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地铁涂鸦风景,彼此原来都只是过客。
在地铁里看不到广州的面目,或许应该更大胆一些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我应该是见证了广州地铁从最初一号线的开通到现在的发展。记得一号线刚开通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它不同的站会用不同的色块以及字体。但是现在看起来,依然很难在地铁里感受到广州真正的味道。曾经在北京的地铁里遇到过一个地铁站,白底青花的青花瓷风格,很容易让人觉得这就是北京。而在广州的地铁里,很难看到绿瓦红墙的岭南建筑风格或者西关大屋之类与文化有关的东西,我觉得广州现在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风格跟它本身应该有的气质是不相符的。它把许多国际化的风格抄过来,在很多的公共建筑都是如此,可是广州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小小的广州,人们安居乐业才是它应有的气质。
我现在比较喜欢的一个地方是龙津西路附近的荔枝湾,现在正在恢复一些传统岭南园林的风貌。慢慢有一些民间艺术,比如在这里可以买到鸡公榄。地方不大,半个小时可以逛完,甚至现在还有艇仔粥可以卖。
涂鸦的生命力在街头,而不在庙堂之上
我的成长经历里身边并没有玩涂鸦的朋友,刚开始它传入中国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把这种东西看作是不正经的,破坏性的或者用来宣泄的东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涂鸦的理解越来越宽容。在我看来,真正的涂鸦艺术,就像在待拆的房子上的涂鸦,利用这种手段让这些角落变成一个新的艺术空间,虽然楼房拆掉它也会随之消失,但是我觉得它能唤醒我们身上的某些东西。而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他们即使没有上升到“艺术即反思”的高度,但是起码能够感觉很舒服。
在我的印象里,涂鸦在广州始终没有真正的生存空间,或者在公共空间里引起大众的注意。2010年的时候,53美术馆曾经做过一次德国艺术家的涂鸦艺术展,但那更像是一场比较缺乏真正生命力的表演,而非活的艺术。艺术真正产生意义,必须是创作者与观众产生某种互动,或者至少观众应该成为这个艺术过程的一部分,就如同大黄鸭在香港的时候,有那么多人包括许多名人跑到维多利亚广场去参与这个过程。现在广州能够看到涂鸦艺术的地方大概就是T .I.T创意园或者类似的地方吧。感觉这几年在公共场合看到涂鸦的机会很少了,可能与亚运会前后整顿市容有很大关系。
(夏思淳,80后,广州人,媒体人)
在生活的地方遇到艺术,便会萌发对这个城市的留恋
我是对一个地方很感性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很随性。之前在上海工作过许多年,相比广州,上海的艺术氛围要更浓一些。越秀公园地铁站的涂鸦展如果不是错过了时间,我也一定会去看。
话说在上海有一条莫干山路,那边的文艺气息很重,有一堵非常有名的涂鸦墙。不只那堵很长的墙,周边一些居民楼的一楼也被一些创作者即兴创作。而一墙之隔的里面是一片荒地,很有感觉。后来那里要拆掉的时候我已经回了广州,但还是签名声援,不知它现在还存在否。
去台湾的时候,我也特意去过南港捷运站的那个地铁,非常有名的地方,里面都是巨幅的几米的漫画,人却不是很多,甚至可以买个冰激凌在里面慢慢体会那种温馨的味道。而在罗马的地铁里,涂鸦作品在车厢也经常可以看到,画的经常很抽象,但是也很有感觉。在这样的地方有这些活生生的东西,你才真正体会到你到了一个城市。在欧洲的很多城市里,广场或者是用来放松的,或者可以纯粹用来欣赏这个城市,比如罗马的纳沃纳广场,可以看到艺术集市和街头的艺术表演,像全身涂满颜色之类的事情,看上去很好玩。
艺术商业化没什么不好,这样才会与市民发生关系
上海的整体艺术氛围肯定会比广州要好,比如有很多很大型的展览,可以看到很多很大牌的艺术家的作品,它已经很国际化。但是同样一个问题是那里生存的艺术家也很国际化,他们的创作,有时候感觉很难接地气。这一点我觉得广州给人的感觉好很多。比如在广州的媒体里,很容易找到跟本土文化有关的东西,大家也都很重视。
比如在正佳广场经常遇到一些与商业贴合得很紧密的一些展览,比如一些模型展啊或者一些当代艺术展啊,我觉得这样反而比放到博物馆里要好。我个人并不排除这种商业与艺术的结合。这也可能与我个人的习惯有关,我虽然很爱好这些东西,但不会刻意去思考它的意义所在。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文化,我觉得可能是广州欠缺的。比如2002年的时候,北京有部《开往春天的地铁》,虽然电影内容与文化无关,但总会让人产生遐想。而之于上海,则有娄烨的《苏州河》,但是广州的城市电影,却很少看到这种符号。
(C C,旅游达人,80后,文艺女青年)
他城
世界名城的涂鸦根据地
英国伦敦 在英国伦敦城内留下涂鸦作品的人必定是涂鸦界的大师,这似乎是一个不成文的定律,而伦敦为数不多的涂鸦墙因为留下的都是大师的画迹而成为城市涂鸦爱好者必定会拜访取经的地方。不过,伦敦相关部门对于这些出自大师手笔的城市涂鸦又爱又恨,因为大师的涂鸦作品在控诉政府的同时也为伦敦带来了更多喜爱涂鸦的游客和名气。有趣的是,曾经有人涂掉了本克西在伦敦的一幅著名涂鸦作品被以破坏公物的罪名判处缓刑。
美国纽约 在纽约有许多受政府默认的著名涂鸦艺术墙,其中位于春天大街11号的一座建于19世纪的5层库房建筑由于在过去的20年中不断有涂鸦艺术家在此创作而成为纽约城市涂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如果喜欢美国的H ipH op音乐文化,纽约哈林区106街的涂鸦墙是必游景点,这里的涂鸦墙也体现了纽约涂鸦的音乐特色。
德国柏林 柏林最引人注目的涂鸦墙就是那面记录德意志民族分裂历史的著名的柏林墙。据说,当年柏林墙上涂鸦的面积至今仍是“世界之最”,长达20多公里的墙面上满是涂鸦作品。而在这堵墙面上留下涂鸦痕迹的创作者也有许许多多,既有远道而来的国际著名涂鸦大师,也有本地艺术家,甚至是普通市民,可惜大部分柏林墙后来被拆除了,只留存下一小段遗址,像长1200米的“东面画廊”。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