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又福《铁骨寒月共悠悠》 镜心 水墨纸本 87.5×179cm
范扬 扬州运河船队 纸本设色 178×97cm
从吐槽开始
2012年的市场调整对于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而言,既是一场信任危机的灾难,同时也是将已再度踏入“疯狂”境地的市场重新拉回正常轨迹的一次机遇。在这场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市场考验当中,当代水墨的异军突起可谓这场惨烈战争当中为数不多的胜利者。
二级市场的波动必然殃及本就不稳定的一级市场。当国内拍卖领域成交数字一片灰暗之时,一级市场相继传来的画廊停业、关门、以及盈利率低下的消息也正式宣告了整个国内艺术市场的全军覆没。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挣扎之中的国内艺术市场在绝境当中再度显现了其顽强的韧性,而多样化的艺术创作生态也注定了在中国古代书画以及当代艺术陷入低迷期时仍有反击之力,长久以来书画与油画并存的市场环境也在这一时段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关注焦点——当代水墨。
当代水墨的市场崛起并非偶然。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2005—2008年期间,观念水墨作为当时当代水墨的代表就曾一度改变了言水墨即传统的格局。而后,随着一批专注于新水墨创作的当代艺术家的崛起,当代水墨也逐渐从过往当代与传统之间的狭窄缝隙中走了出来,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学术体系。
当代水墨在2012年的集中爆发离不开一级市场的持续推动。在此之前,由吕澎策划的国际性当代水墨巡展“溪山清远”的成功举办可以说为当代水墨在今天的发展奠定了足够的市场基础,而2012年由湖北省美术馆主办的大型当代水墨艺术展“再水墨”则将当代水墨成功地推向了市场与舆论的关注高点。不过,认真说起来,“再水墨”展览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得力于作品,而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则应该归于一篇流传于微博之上的“吐槽”帖。
全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批判,以一个普通游客参观美术馆展览为前提,对于作品之于水墨关系的热辣点评似乎很迎合当前大众的阅读兴趣。正是从这篇充满调侃意味的“吐槽帖”开始,当代水墨以一种极为亲民的形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之内,而湖北省美术馆在看完该帖之后同样幽默风趣的回复,也让人对于美术馆展览有了全新的认知。一时间,关于“再水墨”以及当代水墨的话题讨论如雪片般出现于业内的媒体版面当中,其风头也成功超越了当年的国际当代水墨大展——“溪山清远”,成为历年来关于当代水墨最受关注的艺术活动。
当“再水墨”展览成功于湖北省美术馆闭幕之后,其后续巡展也在2013年年初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演。作为目前国内最为知名的民营美术馆之一的今日美术馆,其过往的一举一动都曾吸引了足够多的社会关注,而在“再水墨”于今日美术馆闭幕之后,一系列与当代水墨有关的艺术活动也相继在今日美术馆上演,包括“何不水墨”“李津·今日·盛宴”等在内的以当代水墨为主题的群展、个展的先后举行,似乎都在向国内一级市场传达着一种关于当代水墨的信号。果不其然,就在早前时间,今日美术馆馆长谢素贞透露了这样一个消息,即“今日美术馆将在近段时间为当代水墨开辟一块独立的展示空间”。
市场转型期,当代水墨成救命稻草
继今日美术馆表达了将为当代水墨开辟展示空间的意向之后,现已更名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原伊比利亚艺术中心也在自己的年度展览计划书中将当代水墨列入了其重点推广对象。据资料显示,在本年度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计划中,仅以当代水墨为主打的展览就占据了整个年度计划的半数左右。而在6月22日于举办的“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Ⅰ”也在某种程度上映证了早前关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要在更名之后举行当代水墨大展的传闻。
除上述两家国内顶级艺术机构将视线瞄准当代水墨之外,众多原本少有关注当代水墨的艺术机构也开始相继在2013年举行当代水墨的艺术展览。2013年3月22日,佳士得私人洽购部结束了在纽约举办的为期近一个月的首次私人洽购中国水墨展览“阅墨——中国当代水墨画展”。这一项目已于去年11月在香港亮相。而就在纽约佳士得举办中国当代水墨私人洽购期间,纽约苏富比同样也选择在3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当代水墨”的展售会。其中,曾小俊、李华弌、蔡小松、李津等画家的参展作品都是2012年的新作。在国内展览方面,进入4月份,美术馆和画廊都开始举办有关当代水墨的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的“水墨新维度——2013批评家提名展”选择了与今日美术馆的“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同期举行;刚刚入驻798的新绎空间也将“言——新水墨·切片系列”作为自己的开馆展,前不久,其后续展览“色——新水墨·切片系列第二回”的成功举办也将其画廊定位进行了更为明确的介绍;而从去年就开始转向当代水墨和工笔的老牌画廊艺凯旋也在随后带来了“方寸之间——当代水墨邀请展”。
众多与当代水墨有关的艺术活动的集中举办,让当代水墨不仅成为2013年拍卖市场中的明星,也为苦苦挣扎中的一级市场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