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规定要求提醒我们在艺术品拍卖中,除了市场风险之外,政策以及法律方面的风险同样不能忽视。
曾经受宠今禁拍
在这两年的艺术品拍卖中,明清御窑金砖专场无疑成为西泠印社拍卖行的“宠儿”。其中,201 2年西泠春拍中国首届明清御窑金砖专场,成交额为958.8万元,成交率达到了100%。所谓“金砖”,又称“京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因京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击时有金石之声,断之无孔,且“京”与“金”读音相似,“京”字后逐步演化为“金”字,故称为“金砖”。
除了御用的皇家背景之外,金砖的价值体现在苏州窑所采用的复杂烧造工艺。从选泥、制作砖坯、熏烧、运输、砍磨、铺墁,所需耗费的巨大财力和物力。每个工艺环节都极其讲究,整个过程要长达近两年的时间。“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由此而来。金砖放在书房之中,喝茶、品香、弹琴、会友,更增添了雅居生活之味。然而,此次国家文物局的禁令,无疑将把金砖打进拍卖市场的“冷宫”。
从此次禁止拍卖的品种来看,大多属于以往的热拍品种,比如此次西泠的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曾经是藏家争相追捧的对象。
为何禁止拍卖
其实,近年来被禁止的拍卖种类并不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1年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文紧急通知,犀角、虎骨和象牙属于国家禁止贸易,不得作为拍卖标的。国内拍卖行随即纷纷把犀角象牙撤拍。
与庞大的书画类收藏相比,犀角、象牙是绝对的小众收藏,多混杂于瓷器工艺品门类拍卖,偶尔会组合成专场形式出现。禁拍前市场反响非常好,升温较快。据统计,2011年中国内地拍卖行有记录的犀角雕刻拍卖标的约2750件次,成交额约11.36亿元,成交均价74.66万元;较之2010年,分别增长90.77%、111.82%和19.34%。借助犀角雕刻拍卖的火爆,不少资深藏家纷纷出货,比如在佳士得[微博]拍卖专场的“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中屡屡创出天价。
综观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禁拍令”,出台原因可谓各不相同。像象牙、犀角和虎骨等濒危动物制品禁止拍卖,主要是因为2011年11月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约会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紧急通报,称这些行为违反了我国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并引发了国际缔约国的反对。为此,国家林业局郑重要求拍卖行业必须对此类问题予以立即制止和整顿。
至于此次禁止拍卖的金砖和庭园艺术石雕的拍卖,主要还是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特别是目前许多拍品的来历还不是很清楚,不排除一些拍品可能来自于盗墓等手段。随着拍卖市场的火爆,这无疑将进一步刺激盗墓者,对于文物保护非常不利。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