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京:在魔咒的内部
0条评论 2013-08-15 15:01:4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朱朱

图2.6.1  向京  朱朱  雕塑

图2.6.1  向京  朱朱  雕塑

经过无数次的“流产”与“分娩”之后,向京有意要结束她关于“女性身体”的阶段性工作。在这个时机介入到对她的评论之中,就像游历到一座即将宣告其独立的女儿国,脚手架还没有完全撤除,但庆典的氛围已经在了。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结束某个阶段的工作的理由往往在于,她/他自觉于对一个主题的激情和能量已得到释放,继续意味了重复,作品将沦为自我的机械复制,而好过这一理由的理由则是标志性作品已然产生,艺术家自身的表达欲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安抚。如果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她重拾这个主题,那将意味着,随着认知与体验的扩展,她又看到了新的超越自我的可能。向京已有的这些创作成果,足可确立起她在雕塑领域中个人独特而强烈的主题性面貌,同时,也自设了一种高度,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你的身体》(2005)和《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2007)。

从表面看来,这两件作品都超出了她个人创作常规的体量感。前者在她表现单独的对象的众多作品中显属大件,而后者作为群像,近似一项工程。当然,这两件作品并非因为体量的超常才显得重要,它们恰好证实了这位艺术家敏锐的嗅觉和分寸感,那就是在面对一种不同寻常的可能性时,予以相匹配的规模进行强调与凸现。

从女性身体的这个主题性线索上考量,《你的身体》与《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相隔近三年的时间,如果将前者视为女性身体这一主题的充分确立,后者则是这个主题的“总结”。前者是以直觉、勇气和激情来说话的,而后者有着智性的充分考虑、结构的精到安排。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件作品可以对应到向京个人意识里的两种潜在的、相互微妙纠缠与作用的层次,套以现成的术语述之,即为“女权”与“女性”之分。我对这两个术语的理解或定义是,虽然两者都从女性的主体出发,“女权”所强调的是性别的政治化现实,刻意于对父权制、男性中心主义及性别歧视进行反叛与颠覆,其毕露的锋芒有时臻至矫枉过正的地步,显露着激进的文化复仇心理,而“女性”体认两性生命本体平等的尊严与价值,从女性的自我意识及视角对于这世界作出独立而深入的表现。在向京这里,两种意识与立场并非得到了彻底的廓清,她对于“女性身体”的“演奏”可以说徘徊于两种调式之间,然而她灌注于其中的精神性以及语言的表现能力,使得每件作品首先作为一种强烈的形象而存在。

“通过身体说话”,向京的初始选择与当今的女性主义集体途径并无二致,尽管她反感于“女性艺术家”的标签,仿佛这已经意味了歧视,意味了“将女性的血肉之躯变为钉死的蝴蝶”的暴行,但是,如果没有那种显在的女性主义理论作为背景,没有“第二性”的文化命题可以作为反抗与抗争的藩篱,她的创作意识与作品效果就不会来得这么清晰、凝聚和有效。事实上,置身于她的雕塑面前,我分明可以感觉到一根隐形的警戒线,就连我在交谈中开始谈论《你的身体》里那个“女性的身体”时,她立刻迫不及待地纠正我:“这也是男性的身体”。如此恰好也泄露着她对于两性议题的紧张感,她紧绷着神经的、条件反射般准备随时反击的态势,在事实上还原了她心理的悖论状态:一方面她希望观众忘记她的性别,仅仅将她作为一个艺术家来看待;另一方面她自己时时着意于男权的稽查与缉拿——如是观之,她的女性意识是再也强烈不过了。“打破性别”(见向京、黄专对话录《被跨越的身体》)一语本身即意味着性别构成了主题,构成了魔咒,而她的《你的身体》正是试图解除这个魔咒。

这件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巨细无遗的女性身体,这个女人的体量超出了正常人,她的每一处都敞开于我们的视线之中,摊放双腿的姿势尤其有助于暴露乃至要撑开阴处,以便你的目光可以通过阴道进入到子宫之中。如此,这个身体没有一丝遮掩,没有一点秘密可言。但是,我们观看的困惑与失落却因此而生,那是一种如同《镜花缘》中的林之洋般近于压抑与自卑的感受,甚而更严重一些,置身于这样一个具有统治力的形体面前,我们仿佛不得不模糊掉自己的性别,否则就像电影《霸王别姬》里那个学了花旦却爱念错台词的男孩,随时会有被“掌嘴”的可能。(图2.6.1 向京作品《朱朱》)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