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蟠虬人物》拍出250万元
广东拍场与香港、北京比仍有差距,衡益拍卖董事副总经理直言
不过,广东拍卖行与北京、香港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雷宇表示,目前广东拍卖行面临最尴尬的问题是精品少,“很多大藏家都把高端艺术品带到北京、香港去拍卖。”
市场回暖,岭南画派价格仍处洼地据了解,在2013年北京荣宝迎春拍卖会上,一幅黎雄才的《长青不老松》以8960万元落槌,这一成交价创下了黎雄才甚至岭南画派历年来的拍卖最高纪录。不少业界人士对此展开了一场讨论,有的认为这是岭南画派价值的回归,但也有质疑其中掺杂炒作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岭南画派领军人物如关山月、黎雄才的价格远远低于同时代的傅抱石等大师。
对此,广东衡益艺术品部书画总监马维则表示,近日广东衡益刚刚落槌拍出一幅黎雄才的山水画,起拍价是40万元,最后成交价77万元(未含佣金价格)。这幅作品尺寸为3.1平方尺,每平方尺价格在25万元左右。雷宇表示,这是正常偏高的价格。
实际上,就算同是黎雄才的作品,放在北京和广东,拍出来的价格也会有很大差距。“从价格上看,岭南画派价格远远比不上海派、京津派,但艺术性并不亚于他们。”马维认为,岭南画派价格偏低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好多年,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很多,首先,广东人对艺术的理解以及整体的文化水平都没有北京高;其次,虽然广东的专业人才很多,广东明代、清代的状元、进士的精品都很多,但整个艺术的普及性没有北京高。
雷宇也表示,广东拍卖行业与北京的差距,不是三五年能赶得上的,这里面既有文化的原因,还有经济的原因。
有行家认为,广东人行事风格过于内敛,不懂得全面展示自己,更没有团队去操作。“与关山月同时代的傅抱石,价格早就过千万了。”
广东拍卖市场高端艺术精品较少尽管广东拍卖行业起步早,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与香港、北京相比,差别还是很大。而藏家去香港,甚至去国外淘货的现象早已是行内的普遍现象。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马维分析,从整体上看,北京、香港藏家素质比较高,而且有些藏家为了收藏,专门去研究、学习,甚至到学校去进修,“他们不是把藏品当成简单的货物买卖,而是当成一门学问去钻研,这种精神很可嘉。”
在雷宇看来,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文化、经济层面的因素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广东拍卖行面临的比较尴尬的局面:广东拍卖市场缺少高端艺术精品。雷宇称,很多大藏家都把藏品带到北京、香港去拍卖。“留在广东的好东西不多,这就形成了连锁反应。”雷宇认为,北京、香港有几个大品牌拍卖公司,广东要出大品牌,需要时间累积,同时,北京的人才和文化底蕴也比广东深厚。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