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代抛弃的摄影家”林然个展《心如穹谷》
0条评论 2013-08-20 10:19:25 来源: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 作者:黄哲

 《穹谷·映射·行水天幕》

 《穹谷·映射·行水天幕》

这一“心如穹谷”系列,是定居成都的林然十年间游走西部各省,通过镜头摄下的天地之间物状。

在这客观世界的形态之间,他寻求到一种形之上下的圆融统一,拍摄下每一幅图景均是他观念运化的物化。全部采用20× 24英寸相机拍摄而成,最大的“接片”足足用了五张20× 24底片。

“拍摄难度不仅在于如何驾驭这种超大画幅相机,更在于它需要超强的经验、悟性和感知力。”策展人那日松感叹道。林然自己却坦言,除了自然造就的弧线,他甚至从没去寻找什么。拍摄这些影像对于这位古典摄影家来说,不只为纪实、写真、表现、抽象所有这些网内之物,他要做的是“为心立像”。以至于地图收藏家、文化学者杨浪看完展,恨不得立马找到摄影家结拜,“这才是我心目中苦寻多年而不得的‘活地图’!”

在业内,林然被誉为孤独的影像诗人。这绝非过誉:作为康德的信徒,在他看来,对万事万物的感知体察源自内心直觉,以心为点,编织起一幅时空交织的网,他拍摄下的每一幅图景意象,都构架于时空网内——所以他唯一寻找的就是自然界的弧线,同时通过他在哲学上的阐释而联系着。结合哲学性的思考,他用摄影的视觉语言,尽可能地表述自然的终极规律。“不是人拍的,拍的不是人。物我合一,物我两忘。”这个德意志古典唯心主义的服膺者,给了自己这次个展一句极富禅意的高度概括。

作为林然的京城同行,任曙林观摩过后也钦佩不已:“我们拍自然,多多少少都会想着给它赋予什么,但往往就是做加法坏了事。林兄的古典摄影,看似简单还原,其实反而是技术手段登峰造极。摄影语言上,把能做的减法都大胆做了,反而和自然融为一体。越接近零,就越接近正无穷。”其实也没那么玄,如果你走进映画廊,墙上的影像能让你在这个最热的夏天感到清凉舒爽,那更深的一切也就都不难理解了。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