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吉利斯:家里送来的包裹》
当然,艺术品网上交易早已不算新鲜事,甚至一著名艺术品拍卖公司的网上交易生意更是做了整整12年,说起来历史比淘宝还要长。但像亚马逊这样的大众电商高调进入,仍能赚足了人们的目光,毕竟相比网上拍卖,这样的平民化网购方式人们更为驾轻就熟,唯一感到陌生的或许就只有那数字更多更长的“价格”了!
在其网站上的4万件艺术品中,售价高于1万美元的超过2000件,其中一幅诺曼·洛克威尔的油画《威利·吉利斯:家里送来的包裹》则以485万美元坐上了目前售出价格最高的宝座。
把艺术品放进“购物车”,终于不再是一句玩笑,只不过这一被实现的梦想却陷入“本身就是一个笑话”的尴尬中。事实上,随着艺术品网上交易的迅速升温,被交易的艺术品的保真问题始终都成为该行业规模化的一大瓶颈。亚马逊卖画了!的确这更多是起到了噱头的作用,从而为网站带来不少的浏览量,但真要掏钱去买网站上的艺术品时,无疑人们还是很挣扎的,因为谁都想亲眼看到这件作品来源的真实性及其保存的完善程度等细节,这一切仅凭网页上那低像素的图例根本难有说服力。哪怕该网页上高挂着像“如实描述”、“七天包退”、“假一赔三”这些大街小巷都能听到的吆喝式售后口号,也难让消费者将之与买个冰箱一般看待,后者少个门能补上、不制冷能换台,而艺术品的特殊性显然并不适用如此衡量标准。况且眼下国内艺术品网上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价格评估体系可供参考,这好比让消费者变身赌徒,自己擦亮眼睛后下注一局大小,得失全看老天爷是否眷顾。
到底是机会,还是威胁?对于网络平台上的艺术交易市场,圈内圈外一直争议不断,现在非要给它下结论恐怕为时尚早,但把艺术品放进“购物车”好比是立在人气卖场的“橱窗”,这给了大众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来看艺术。
放眼艺术的发展史,从精英时代到大众时代,昔日艺术家以作品高挂皇室为荣,而今早已想方设法让作品闯入日常生活。原因再直白不过,艺术的价值又似力的相互,落地有声,才能更好体现和诠释出艺术家的态度,才能触及或深入大众的思想。无论是在“购物车”还是在拍卖场,无论是在美术馆还是大商场,我买不起,看一下总可以吧!介入,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