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冷月
荣宝推出陶冷月作品专场
陶冷月的作品情致幽淡闲放,意境空灵超逸,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现代风貌,融中西绘画与一炉,在美术史上有一席地位,可与徐悲鸿、林风眠及岭南派诸家相互辉映。陶冷月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西绘画交流影响,早在二十年代初,就开始致力于中西融合的艺术创新,独创“新中国画”。以传统风神和现代感统一的冷月画风,得到蔡元培、黄宾虹等文化界、艺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对中国画的革新和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陶冷月(1895~1985),原名善镛,字咏韶,号镛、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江苏苏州人;二、三十年代历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又与谢公展、吕凤子等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海文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1932年后定居上海,以卖画为生;1949年后在中学任教;1958年被错画为右派,1962年摘帽,1978年得以纠正。
1912年至1917年,陶冷月任吴县第三高等小学教员,并兼任第二高小、大同女中的国文、国画及理科诸课。这五年,国内发生了二次革命、北洋政府鉴定"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新青年》杂志创刊、讨袁战争、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等一系列大事,但陶冷月除教课之外,就是专心于画--画写实风格的水彩与油画。还创办了一个传授绘画的画社。
二、三十年代在雅礼大学,陶冷月一直沿用他的本名陶咏韶。一次,一个美国教授指着他的一幅描绘月色的风景画,开玩笑地称他为"Professor Cold moon(冷月教授)",此后他便自号冷月,或谐音Cold moon称"柯梦道人"。他这几年画,包括国画、水彩画、油画、铅笔淡彩写生,开始出现用油画和中西融和两种方法描绘月景的作品。雅礼大学和湘雅医专多美籍教师或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教员,为陶冷月提供了研究西画、进行中西合璧探索的环境。
1922年2月,28岁的陶冷月辞去长沙教职,3月,经国立暨南大学前任校长柯箴心介绍,聘为暨大艺术教授。当年秋,与娄新华女士结为连理。娄氏生于湖南,先人曾任湖广提督,善绣,郑逸梅在《陶冷月与新中国画》一文中说:"娄新华也善丹青,夫妇合作,俨然赵松雪与管夫人。"1928年,暨大设中国艺术系,陶冷月被聘为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29年初夏因病辞职。其间,暨大由南京迁往上海真如,陶冷月往来于苏州、南京、无锡、上海之间,有了更多机会参与艺术界的活动,他的"新中国画"探索也引起了艺坛的广泛关注,画名鹊起,家庭经济生活也大大好转了。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