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乙:用时尚传递当代中国的概念
0条评论 2013-08-21 14:56:41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早早

丁乙

丁乙

“蚕茧的上方是天空,那意味着挣脱束缚,蚕丝吊起的巨型方块表明了它的力量;一条红色丝带在‘刀海’中自由流动而毫发无损,似乎也让我们看见了‘丝绸之路’的寓意——东西方经济交流是和平的象征。”9月7日夜晚的上海美术馆,爱马仕“锦绣梦想”丝巾展带来了一场东西方关于丝绸的对话,著名装置艺术家Hilton McConnico则在现场对我们说:“我要表达的都在展示中了。”意外的是,丁乙最终还是出现在了他亲手设计的丝巾旁——他是与爱马仕合作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

记者:与爱马仕的合作是如何开始的呢?我听说爱马仕艺术总监Pierre-Alexis Dumas很欣赏你的作品,谈谈你们的相识。

丁乙:其实我们那时没见上面,他是在上海看见了我的作品,很感兴趣,所以来找我。他们提供了一些资料,那时我才对爱马仕的丝巾有所了解。

记者:你们马上决定了合作吗?

丁乙:还没有。直到我去法国的前两天,这还是个未知数。我参观了里昂的丝巾工坊,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丝巾的制版、印刷、卷边等工艺。记得那时,他们带我去了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餐厅吃饭,那种安排感觉是一种很传统的方式。

记者:莫非爱马仕精心设计想要打动你?

丁乙:这种安排让我很能感觉到传统的力量。第二天去看资料库,包括历史资料、画稿等。和Pierre-Alexis Dumas午餐时,我们讨论各自的想法,当场就定下来了。

记者:上次我听说,当时Pierre-Alexis Dumas先生画出一个规定尺寸的框,中间写了一个字“freedom”(自由)。

丁乙:是的。有很多人说我设计的丝巾已经不太像以往的爱马仕了,但我希望丝巾有我更多个性化和自我概念的东西,同时也适合爱马仕,给他们带来一些新元素。

记者:规格会限制你的思考吗?

丁乙:丝巾像造房子,很多东西都有限制,但不妨碍它拥有现代功能。一些限制是应该的,比如颜色的极限。

记者:这是指什么?

丁乙:他们希望不要超过30种色彩,这对制作工艺要求比较高。我最终用了20多种色彩。首先爱马仕是个经典品牌,你肯定要符合经典气质,同时主题来源于中国,但它的群体是国际化的,所以要宽泛一些,让更多人产生共鸣。

记者:很多人认为你的画很抽象,很现代化,看起来像数码作品或者说十字绣,那你如何把中国的元素表现出来?

丁乙:我希望给大家一个当代的概念,而不是传统中国的印象。西方人想到中国首先是长城、兵马俑,而我喜欢定位在当代中国这个概念。因为这是个转折时期,有很丰富的内容。今年的主题是“舞蹈”,我用“中国韵律”来表现城市发展的韵律,这个发展速度符合当代的生活状态。

记者:最近艺术家纷纷介入时尚圈,跨行合作逐渐增多。你觉得这是因为这个时代时尚界需要向艺术家获取灵感吗?艺术对时尚而言,扮演了怎样的一种角色?

丁乙:艺术一直走在时尚前面,经过20~50年的时间被社会消化。近二十年,人们跟当代艺术的联系很频繁,而且这种频繁在加快,最新成果很快就露脸。越来越多的跨界合作、不同领域的交叉,使得产品更新换代更快,这是一种趋势,也很好。不过这可能会让艺术家少了很多自我欣赏的机会,因为这些成果还未得到进一步思考就已经面世了。我想我们需要把握的是有选择性地合作,考虑这是否适合个人风格。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