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回购 万变不离其宗的噱头 理性投资谨防上当
0条评论 2013-08-22 10:17:41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贾理智

\

 8月18日,作为2013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系列活动之一的“世乒赛苏州民间乒乓实物收藏展”在苏州体育中心落幕。该展览展出历届世乒赛的徽章、奖牌、纪念章、纪念币、门票、邮票、明信片等九大类藏品,让观众全面直观地了解了乒乓文化。

 如今,各种以“回购”为噱头的收藏品层出不穷,对此,收藏投资者应谨慎看待。

 如今,各种以“回购”为噱头的收藏品层出不穷,对此,收藏投资者应谨慎看待。

万变不离其宗的噱头

如今,只要您打开广播、电视或者网络想放松休闲一下的时候,您总会不由自主地听到或看到各种限量发行、名家推荐、物美价廉的收藏品广告。这些广告中的产品涵盖了从钱币、邮票、瓷器、玉器、紫砂壶、贵金属到名人字画甚至是红木家具等等众多收藏类别。而这些广告除了充斥着各种让人心动的描述之外,为了打消投资者的疑虑,收藏品公司还打出了更让人心动的宣传投资内容,承诺可以到期高价回收。

例如,南京某收藏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推销公司代理的“金银币”藏品时称,在该公司购买藏品有一年的锁定期,一年以后可以原价或高价回购。同样,北京一家经营名家书画的公司在进行作品展售时也公开承诺,半年之后只要保存完好,买家可以申请溢价回购字画或者调换艺术家同等价位的其他作品。更有甚者如四川成都的一家收藏品公司,在推销一套具有纪念意义的邮票时公开宣称,保证一年后收藏者的收益率能达到10%,如果达不到,收藏品公司将回购邮票并且加价赔偿。而广东的众多投资者们也被告知只要一次性在某公司购买5万元以上的艺术品,就可参与期限为两年的艺术品保值回购计划,坐在家里就能赚钱等等。昆明的某家经营翡翠的公司也承诺,顾客买一件翡翠饰品,一年后不想要了,商家不仅原价退货,而且实施“增值回购”业务,返还给顾客一定比例的增值金额。

据了解,目前这种收藏品公司打着升值潜力巨大和到期回购的招牌,向投资者推销各种藏品的现象十分普遍,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到昆明、贵阳、成都等二三线城市,以各种回购为噱头的广告无处不在。

只是看上去很美

针对当前这种随处可见的艺术品保值增值宣传和服务,一位长期关注收藏领域动态的资深人士指出,这些艺术品的销售与宣传看似品种丰富、花样繁多,买家似乎稳赚不赔,多少都能从中获益,但实则这些藏品的市场价值很难确定,更主要的是这些所谓的回购真正操作起来很难实现。“这些所谓的高价回购只是看上去很美,要么是营销噱头,要么是个陷阱。”该人士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一家打着回购旗号的收藏品公司真正为投资者开办此类业务,虽有不少藏品本身也有一定的价值,但从收藏和投资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升值空间有限。”

事实上,正如该资深人士所言,所谓保值增值与回购中间有着不少的猫腻。由于收藏品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买家常常并不知道产品的真实情况。很多收藏品公司在广告里推荐的藏品,其实大多是升值空间有限的“大路货”。

比如,某收藏品公司推荐的所谓“极具收藏价值”的5000元朝鲜元连体钞,其实是朝鲜2009年币值改革之前的旧版朝鲜元,是早已经作废了的品种,目前市场价值也就几毛钱,虽有一定收藏价值,但真正的钱币收藏者是不玩的。再如某收藏品公司推荐投资者购买的十二生肖大全套金银纪念章,其所谓的“国字头”权威发行机构其实就是一家艺术品研发公司,其研发的贵金属纪念章质量上虽然没有问题,但其珍稀度、信誉度以及投资和收藏价值是大打折扣的。

据介绍,这些收藏品公司往往能把产品顺利地推出去,所运用的营销手段其实并不复杂,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说到底,无非以下几种:其一是购买这些藏品所需的资金数额都不大,往往在普通人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其二是其推销藏品都宣称有着可观的增值空间和溢价率,其比率少在5%、6%,多则10%以上,这比起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的利率要高出许多。即便没有增值,商家也一口承诺将在限定的时间内按原价回购,这也让不少买家心动。再者就是所销售的产品种类丰富,涵盖广泛,希望投资的不同人群都会有相应的品种推荐。“商家在做此类营销时,以上几种手段,有的是利用其一,有的是三者兼顾。虽然手法不一,但实质相同,就是要让投资者痛快地掏腰包。”有业内人士说道。

理性投资才能谨防上当

为什么这些打着“回购”招牌的收藏品却总有人花钱购买,这背后又是什么样的心理在作祟?收藏投资者又该如何有效规避这种风险呢?

上海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如今的收藏品市场,“溢价回购”已经成为商家宣传的常用手段,这种营销方式无非是抓住了这两年经济形势低迷以及市场资金面趋紧的形势下,大众急于投资与保值的迫切心理,其本身就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诱惑性。这样的收藏品公司常常徘徊在法律的边缘,一不小心就会越界,掉进非法集资和涉嫌诈骗的漩涡。面对这样的公司和藏品,投资者一定要端正心态,多方求证,不要为表面的利益所诱惑。

在吴少华看来,一般收藏者听到“溢价回购”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溢价率比银行存款和理财利率要高得多,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因为原则上,只要藏品市场价格上涨高于商家给出的回报率,溢价回购的方式就可行。但实际上,普通藏品价值是需要长期持有才能凸显的,很少有藏品能够保证每年都有稳定的升值空间,这本身就与“溢价回购”所允诺的高额、稳定回报相矛盾。如果投资者看清这一点,就不会被那些收益率所迷惑。

北京马甸邮币卡市场一位长期从事邮品、金银币销售的经营者王昊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收藏品回购承诺对于商家的门槛要求还是很高的,这既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更要有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藏品的销售渠道,并不是每一家收藏品公司都能做到的,因此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在没有完全了解公司实力以及投资理财产品的市场状况下就为利益驱动而出手投资,其最终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利益难以保障。王昊还说道:“此类藏品根本没有回收渠道。即便签下了回购协议,往往最后也是人去楼空。因此投资者要想维权也很艰难。所以,收藏投资者只能调整心态,做好功课,了解藏品的相关知识,确认发行机构的资质以减少损失。”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