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仁发 二马图 局部
在每一次有关书画真伪的鉴定工作中,被鉴定作品笔墨之外的造型也是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造型在书画鉴定中特指书画作品中与视觉形象直接相关的内容,即作者想表现某具象或抽象内容时凭借内在的审美认知及艺术表达能力在画面中塑造出来的视觉形象,它既体现作者个人审美认知和感受的表达能力,通常也会反映出作者所处时代的审美潮流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与生存状态。在笔者看来,造型依据与笔墨依据在书画鉴定工作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功能,能不能正确认识作品的造型个性与质量,会对鉴定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于左右鉴定工作的成与败。
一般而言,书画作品中的造型包括整体形象和部分形象,以及部分形象与部分形象的相互关系,将上述关系分别落实到鉴定学意义上的具体指向,就是指造型依据的基本内涵:“章法”、“形象塑造”和“笔墨结构”。
章法
“章法”,俗称构图,即南朝谢赫《古画品录》“六法”中所谓的“经营位置”。它是作者运用艺术传达与接受的基本规律、法则来安排组织画面,或称画面的构成设计。章法通常起到了突出主题思想,强化艺术本体特色,彰显艺术构成之美的作用。在简单初级的鉴赏中,对书画作品章法的评定,可以观察被鉴定作品在特定的篇幅里的总体结构是否做到合理与完美,高明的章法构成可以让画面产生“虚实相生”、“左右逢源”、“满盘皆活”、“画外有画”、“字外有字”的艺术效果。因此,在鉴定中,名家大师的真迹作品一般都会符合章法的基本要求,即完整、合理,或则会有超乎日常想象的奇妙佳构出现。而作伪者多半经营章法较吃力,即使署款为某知名大家的作品,但因其画面呈现失衡、空洞、平板无序,甚至于分裂割据的零乱状态则让我们心存疑问。
在艺术史的理解上,章法必须具有时代特征。比如北宋的山水画作品多为全景山水,表达一种高、大、全的山水意境;而南宋的山水多为边角小景,呈现江南山水一角的情致。又如当代绘画对于传统章法的吸取和对西方现代绘画形式美和视觉化方式的借鉴,在构图上讲究既有重视传统章法起承转合,又有凭借绘画元素进行画面拆分与重组的成份,反映出中西文化融合时代在艺术创作上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通过对唐、宋、元、明、清、民国以及当代绘画的各种章法样式的解读,我们基本可以梳理出每一时期书画在章法处理上的大致倾向,符合不符合当时作品的时代特征便是“目鉴”的第一道关口,这也是书画鉴定学中对佚名画作进行断代的基本原则。符合时代特征的作品可能是这一时期的,不符合时代特征的则一定可以排除在外。对某一时期某一名家的作品信息掌握得越多,断代确定作品属于某一时期某一名家作品的准确性也随即越高。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