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画“大师市场”卖不动了
0条评论 2013-08-27 14:59:17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许悦

景德镇当代瓷画

景德镇当代瓷画

大师新作越来越敷衍

“市场已经太浮躁了。”广州百藏馆的总经理戴文敏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一些大师的新作越来越敷衍,这是很多有眼力的藏家的共识。要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是景德镇艺术家创作最好的时期,那时的大师们经过艰苦的人生磨砺,创作出来的才是最好的作品。”

但是,没有一定的鉴赏水准,一般人很难判断一件瓷器的价值,因此,大师效应成为简单迅速的衡量标准,大师的名气而非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成为了市场的定价标准。

根据2012年初景德镇的官方统计:景德镇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3人(约占全国的1/3),中国陶艺大师27人,另外还有一大批“身怀绝技”的民间陶瓷艺人和陶瓷艺术工作者。

纵深解读:景德镇瓷器寻觅新爆发点

收藏逐渐回归作品,敏锐的当代瓷器代理机构,马上感觉到了市场的转向。戴文敏就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真正的藏家,买东西花的是真金白银,每一次出手都是做过大量功课的。再画以前那么几笔花草、山水,根本没法让他们掏钱。”

什么才是下阶段景德镇瓷器的新爆发点?“现在景德镇的当代瓷器基本是由三支力量构成的:一支是传承派,他们大多依照前辈遗留下来的技艺与表现方式在制作一些传统的陶瓷艺术品;另一支是学院派,他们是来自专业院校的现代陶瓷艺术家,他们的教育背景、思维方式让他们拥有创新的动力和实力;第三支力量就是将西方现代艺术糅入景德镇传统瓷器的陶瓷艺术家。”

作为第三支力量的一位代表,邓和平就是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坚持‘笔墨当随时代’。但老王也代表了一部分传统藏家的观点,在他们看来:“西化了的景德镇瓷画,那就不是景德镇的瓷画了。”对于传统和创新的争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业界和藏家的关注。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