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的力量
影视艺术的“第二季” ,大抵都应当打得更凶猛,斗得更激烈,爱得更虐心。而美术馆精品展出的第二季,其收视率秘辛则是“专业化” 。30个入选的展览项目中,既有庞薰琹、潘天寿、赖少奇、符罗飞等著名艺术家的个人作品和文献的展览,也有针对油画、水彩画、版画等一个具体画种的专题展览,还有如以北平艺专历史、中国美学的现代视觉建构等为学术主题的综合类展览与系列展览。这些展览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美术馆发掘自身藏品资源进行研究、展示和推广的成果。
“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美术馆,有纪念馆的性质,藏品也以潘天寿的作品、文献为主。 ”在介绍到潘天寿美术教育文献展时,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小朋友并不是展览的目标人群,学院派和书画爱好者才是,“此次展览中潘天寿在国美民族美术教研室与老先生们一起征集的古画,以及为筹建书法系而捐赠的自己的书法作品,结合国美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吸引对潘天寿和中国画有兴趣的观众” 。
“暑假,日平均4000人次的参观量,周末能达到7000人次。在这些人群中,我们做过调查,很多都是冲着精品馆藏来的。 ”范迪安认为,满足观众欣赏精品的审美需求,是上一季的主要内容,而今季需要各个美术馆拿出更多经典,突出藏品的特色和研究的新视角——分众的力量。这一点如今不仅显示在影视领域及传播界,更在艺术展览中展现出强大的效应。注重本地资源,突出重点,细化目标人群,而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有什么收什么、收什么展什么,成为美术馆业界的共识。藏品和策展思路的“升级” ,仅仅是续集的开始。据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介绍,“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是文化部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国家美术收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美术收藏工程”还包括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国家美术藏品的研究推广、保护和修复等多方面的工作,其主旨在于将目前国内美术馆等公益性收藏单位分散的收藏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统筹,进一步加大国有美术收藏力度,提升国家美术收藏的质量与效益,使国家美术收藏体系更加完备,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加大对于国家美术收藏的研究、展示、宣传和推广力度。他透露,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也将于近期正式启动。“举办精品展出季,带动普查,目的一是摸清家底,二是带动收藏的专业化建设——保护、登记、入库、展出……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初步完成普查,以后有了标准化建设,就可以形成数据库,实时监控。 ”诸迪说。
新鲜化、分众化、专业化——第二季的特色已然突显,但观众仍不满足—— “展览季只有4个月,之后我还想看怎么办? ”“我想看中华艺术宫、湖北省美术馆的水彩、中央美院的北平艺专中国画、福建省美术馆的台湾藏品、深圳的设计。火车票能报销么? ”观众留言的笑谈“促使”了中华艺术宫的数字化工程:“10月是中华艺术宫1周年纪念,我们预计到那时呈现数字化博物馆,让观众可以在互联网上看馆藏精品。 ”“一步一步来,藏品的数据化,更是诠释‘国家财富、人民共享’的时代主题。 ”董伟说。未来,点击率也可以是参观效果反馈,那可能是第三季的话题了。
链 接
水印年华——馆藏水印版画精品展(江苏省美术馆7月5日至9月30日)
展览包含了吴俊发、程勉、金明华等10位江苏水印木刻创始人的作品,重现了中国水印版画发展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让当代年轻艺术家和观众了解江苏老一辈版画家所取得的成就。
东方之路:中国美学的现代视觉建构(中华艺术宫8月至11月)
展览意图通过中华艺术宫现有藏品,梳理20世纪初至今几代中国艺术家在中西融合道路上发掘和拓展民族本土美学内涵,并进行现代视觉转化的珍贵历程,呈现100多年来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时代语境下,“中国美学”在不同的艺术家创作中所演绎出的不同情韵和视觉风貌。
为艺术战——浙江美术馆藏品展(浙江美术馆8月1日至9月4日)
浙江美术馆从藏品中遴选出中国美术学院从1928年建校到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200位毕业生和教师的作品220件,分“国立艺专时期” 、“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时期” 、“浙江美术学院时期”三个板块,展现浙江乃至中国现代美术的华彩篇章,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作品是浙江美术馆最新征集入藏的大师名家作品,并首次与观众见面。
城市记忆——深圳美术馆藏深圳本土艺术家精品展(深圳美术馆8月25日至9月25日)
展览从馆藏作品中精心挑选深圳本土艺术精品,分“阅读深圳:表现深圳城市建设的历史” 、“具象深圳:表现深圳城市的时代面貌” 、“人文情怀:文化哲思” 、“感受都市:生活微体验”四个角度,呈现出一部视觉的深圳美术史,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到现代繁华都市的蜕变。
少数民族银饰精品展(云南美术馆10月)
云南美术馆藏有一批历史久远、风格独特的银饰,这些珍贵的银饰是收藏家从少数民族地区收集而来并捐赠的。作为馆藏中最珍贵的陈列,一直深受世人瞩目。
【编辑:文凌佳】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