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朕知道了”来看低端艺术衍生品市场潜力
0条评论 2013-09-02 09:17:0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詹皓

詹皓 艺术市场资深围观者

詹皓 艺术市场资深围观者

如果按照欧洲的说法,我国艺术衍生品市场今年岂不是要增长十倍!当然,人家说的是市场潜力,并不是成交数额,但至少,艺术衍生品市场的潜力绝不容小觑。

一向针对高端人群的艺术品市场如何向低端靠拢,真的需要业者认真思考对待,并不是将艺术家的作品复制一下,或者把名画直接印在茶杯上那么简单的。

今夏,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一款创意胶带纸,上面印了康熙的御批手迹“朕知道了”四个字,一时间在网络上爆红,1500个产品,3天卖断档,至今一两个月总销售额已达60多万元人民币。小小贴纸卖断货,这就是艺术低端市场的爆发力。据悉,台北故宫博物院去年一年的文创礼品生意达到了7.2亿元新台币。

但文创不是随便创的。这款“朕知道了”胶带纸是由两名大学生创意设计,他们希望故宫文物能活泼起来,能吸引年轻人。“朕知道了”来自康熙的御批“朕安”和“知道了”,但他们巧妙地把两句话结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新鲜词语,但这款产品本身是有严格的文物史料出处的,堪称高端文物与低端文创产品结合、衍生的典范。

上海有位摄影出身的文化创意人汪大刚,多年来,他获得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先生的授权,将贺老的作品进行衍生开发,产品遍及笔记本、杯垫、扑克牌、台历、挂历、限量黄酒、限量版画、读视听三位一体的新型出版物等等,因为制作极其精美,令绘画原作从不流入市场的贺老艺术,有了更大的传播空间,也让都市年轻人通过贺老的白描连环画艺术,进一步了解上海,当然,其销售额也是非常可观。

最近,网络开始进军艺术品,艺术品和电商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很多人都在猜测、怀疑,但我认为,网络销售高端艺术品当然存在障碍,但对于低端艺术品来说,这里有蓝海。

各大拍卖公司一段时间以来都感慨生意难做,但有些低端艺术品的专场却拍得非常不错。比如印章、印石、扇面、邮票、文献纸杂等。当大家都在关心高端艺术品,都在谈论天价的时候,一个低端艺术品的市场已经悄然出现了。

比如,近一年来,地铁卡的市场非常火爆。我请教一位长期从事邮币卡业务的朋友,他说,就是因为收藏市场里一向只卖价位高的东西,十分缺乏低端藏品,地铁卡才10块钱一张,人人都能收藏。收藏市场是个金字塔,大家都盯着塔尖的“高空表演”,殊不知,金字塔底部才是真正的庞大,如果从生意角度考虑,低端市场绝对值得进入。

但进入低端市场和做高端又完全不同。我接触到不少人开画廊,起因只是因为个人有兴趣,认为开画廊干净,接触的人“高档”,还不怕存货。持这种想法的人不少,但做做就不行了。做低端市场其实和做其他日用消费品更接近,要考虑最广大的人群口味,要考虑文化和商业的巧妙结合,要有大量的营销措施,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还要考虑现金流等等。因此,低端市场给业者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但这个课题绝对值得探究。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