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灰色片岩站立菩萨,古犍陀罗地区,贵霜时期(约3—世纪)。
“佛迹:佛界精品展”将重点呈现泛亚,如犍陀罗地区(古印度王国)、尼泊尔、西藏、韩国、中国和日本等地区的佛教绘画和雕塑。展览将由苏富比亚洲区协助开展,旨在向更多群众推出、介绍佛教艺术精品。
苏富比亚洲区副总裁司徒河伟先生(HenryHoward-Sneyd)表示,“继三月份‘SHUIMO’取得巨大成功后,能够协助举办这样一场宏大高规格的佛教展览,我们感到十分荣幸。这些展览在深度解读亚洲艺术的同时,还深受世界各地收藏家的青睐与喜爱。”
苏富比印度和东南亚艺术部专家杰奎琳·丹尼斯(JacquelineDennis)指出:“本次展览将透过佛教艺术,以独特视角展现不同文化。31件艺术遗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截然不同的艺术表象。虽有差异,但它们却又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佛教哲学理念,展示了佛教对其所在国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以及这些国家使佛教融入自身文化的历程。直至今天,佛教在亚洲地区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威慑力。”
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一尊非凡无比的灰色片岩站立菩萨,它是犍陀罗雕塑风格的至高代表。犍陀罗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的中心位置,原为公元前6世纪印度次大陆古代十六列国之一,孔雀王朝时传入佛教,1世纪时成为贵霜帝国中心地区,文化艺术很兴盛。犍陀罗地区因地处印度与中亚﹑西亚交通的枢纽,又受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巴克特里亚等长期统治,因此其佛教艺术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故又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犍陀罗艺术主要指贵霜时期的佛教艺术,其形成后对南亚次大陆本土及周边地区(含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日本、朝鲜等国和地区)的佛教艺术发展均有重大影响。
其他亮点还包括:
一尊12世纪西藏青铜文殊菩萨像,该雕像是克什米尔与喜马拉雅雕塑文化影响下的早期代表,其体态优雅、身姿匀称,而且拥有同时代不多见的超大青铜尺寸;
一尊乾隆时期(1735-1796)的优陀延(Udayana)佛陀,佛陀外镀金铜合金,是为庆祝佛教传入中国而专门塑造的;
一幅15世纪早期时轮金刚(Kalachakramandala)“重量级”绘画,画中描绘的是佛界坛城曼荼罗(mandala);
一幅16/17世纪的日本绘画《佛主圆寂》(TheParinirvanaofBuddha),描绘的是开明僧尼圆寂(终极涅槃)时的景象。在佛界,圆寂并不是去世,而是功德修满后灵魂离开躯体重获新生的境界,因此,圆寂仪式也成为了佛家的大事记之一。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