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届中国文化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金融视野中的文化产业为主题,聚焦文化产业发展难题。主要围绕文化与金融整合的路径、中国文化金融产业链构建和文化金融发展体系的建构进行研讨,旨在推动金融与文化在产业层面上的深度融合,实现当下中国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优化。
在本次论坛上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学院院长雷原就如何发展中国文化金融创造性地提出了由中宣部牵头联合人民银行、银监会、文化部、财政部等部委共同组建“中国文化金融管理监督办公室”作为文化金融的最高领导管理监督机构的战略构想。雷原认为文化和金融不结合起来,文化产业不可能发展,中国文化与金融应走战略共享的道路。而最大的文化资源就是艺术品,它是看得见的,艺术品如果不份额化那么文化金融也不可能实现。
另外关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标的物的选择,雷原总结了过去几年来一些文交所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他认为标的物首先一定要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其次在选择艺术品标的物的时候,从艺术品鉴定方面考虑,一定要选择有共同认识的、歧义少的艺术品。所以前几年成立的许多文交所的标的物都选择了活着的书画艺术家,活着的书画艺术家好鉴定、分歧少,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第三,标的物应选择那些绝对起领军作用的艺术家的作品。天津文交所当时选择了地方名家,一抛出标的物就引起很大的分歧;第四点就是标的物的价值量的大小,一开始要选择多大的价值量必须根据市场的成熟度来确定。
说到艺术品份额化的发行,雷原总结了几年来一些文化产权交易所在艺术品份额化发行上失败的原因。原因一,文交所初期阶未采取正确的低价策略。文交所刚刚兴起阶段的资产包起价高,比拍卖行、画廊的价格都高,并且其价格一直处于非正常状态的飙升状态。那么最后给大众就造成了一个印象——交易所是“赚钱的”,是适合投机的,是拢老百姓钱的。他认为在艺术品的初期阶段,一定要采取低价策略,降低第一批准入人的风险,增加后来者的投资信心。市场的发展属于初期阶段就要拿出初期阶段的策略。
原因二,文交所采用了集中竞价的发行办法。如当初天津文交所一开始就采用集中竞价的艺术品发行方式,最后不被市场和投资者所接受,文交所面临不改革不能正常运营的尴尬局面。但是如当初它越改革市场骂的越厉害,改革的越快,但是越改越不像样子,最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雷原认为在市场初期阶段发行时一定不能搞集中竞价发行。因为集中竞价发行以后,必会抬高资产包的价格,那么第一批入市的人承受的风险就大,所需付出的成本就高,最后获利的空间势必缩小。
原因三,关于文交组退市的朝令夕改。刚开始设计的退市原则就是购买者买到了百分之百的份额以后才能退市,就是一个份额不卖也不能退市。不限制退市的自由但必须增加退市的难度。但后来这一规定被修改了,修改之后规定三年五年才能退市,对于持有人来说不知道三年五年哪一天购买的艺术品份额就砸到自己手上了,增加了投资人的风险。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