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也包装:看张大千的自我包装营销
0条评论 2013-09-05 14:29:41 来源:艺术财经 作者:马静

张大千和毕加索的合影

张大千和毕加索的合影

名人是靠故事流传的。民国名人不少,如今最有名气的恐怕应属林徽因、徐志摩和陆小曼,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建筑著作、抒情诗歌或者花鸟画,而是因为那三角恋情故事。

张大千在普通大众间的知名度,很大程度靠的是他的一个个传奇性的故事。他曾被劫为匪,后又出家为僧,生时为灵猴转世,后又在苏州养虎。他在上海拜师,住过颐和园、青城山,最终远走巴西、辗转北美、最终归根台湾。他青年时仿石涛的画骗过了黄宾虹和吴湖帆,他先后有四个妻子和两个情人,还有一个暧昧不清的李秋君。每个故事都具有非常易于传播的传奇性。

张大千性格大气,经常爱做一些轰动的大事,形成新闻故事。在画画上,他最有轰动性的新闻当属1940年代临摹敦煌壁画。这件事当时受到很大的议论,被不少人指为破坏文物。他带着大队人马和家眷,跋涉千里,远走沙漠。这次临摹耗时达两年之多,耗资“五百条黄金”。为了1:1临摹巨幅壁画,他请青海喇嘛秘制大尺幅画布,所费青绿颜料由国民党高层张群派飞机运送。从气魄和规格上相比,同时代书画家顿时逊色不少。即便往前数十年,张大千还在青年时期,就曾为了画画数次登临黄山。第一次登黄山之时,黄山还没有路,他便雇人在前面修路,一边修,一边登山,一边作画。这样的故事,讲起来激动人心,听起来何等气派。

如果拿齐白石和张大千走的艺术形象包装道路相比,齐白石是政府塑造的国家性大师,而张大千则将自己打造成世界性的大师。因为政治原因,1949年以后,张大千便去国离乡,先后旅居印度、巴西、北美,最终叶落归根于台湾。在这三四十年中,张大千先后在巴黎、伦敦、东京、纽约等地举办展览,先是在海外华人圈子中获得认同,后又打开了国际市场。在1961年6月12日张大千给三哥张丽诚的家书中写道:“弟此次在巴黎博物馆展览,颇得好评,可惜目录不能与哥嫂寄回。哥嫂见了,一定是欢喜,你的小兄弟成名世界了。”

在塑造世界性大师形象的方面,他最为出名的新闻,是在巴黎和毕加索见面。虽然只是短短一下午,但在媒体的笔下却成了东西方大师的伟大会晤,那张合影也成为了象征东西方艺术相遇的历史性一刻。

这些有意无意打造出来的传奇,使得至今人们说起张大千都有无数的谈资。张大千也成为艺术圈内人人皆知的共同话题,于是他就在这些话题中得以永生。

当然,市场买账并不仅仅因为张大千的人格魅力,藏家最看重的还是作品本身。关于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徐悲鸿曾称赞道:五百年来一大千。这可谓是对张大千的最高赞誉。张大千不仅是五百年来所出的一个奇才,而且更是一个全才。据香港收藏家李典回忆,大风堂大师姐侯碧漪曾对他说起张大千,一脸骄傲的神情:“齐白石怎么和我们老师比,我们老师什么都能画。”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